《孟子》读后感【推荐6篇】

《孟子》读后感 篇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孟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阅读《孟子》,我深深感受到了孟子的深邃思想和他对于人性的独特见解。在书中,孟子不仅提出了“天命论”、“性善论”等重要理论,还详细阐述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以及治国理政的原则。通过这本书,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受益匪浅。

首先,我被孟子的“天命论”深深吸引。孟子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他强调了人与天的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天命,努力追求自己的天命。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只有顺应自己的天命,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孟子的“性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各种不良的影响,才会产生恶的行为。这一观点对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启示。无论一个人曾经犯下多大的错误,只要他还保留着一颗善良的心,就有机会改过自新。

最后,孟子对于仁义道德的阐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他认为,仁者爱人,义者行义。只有通过仁义的实践,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赢。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只有每个人都能以仁义为准则,从自己做起,才能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通过阅读《孟子》,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孟子的思想是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培养品德,追求自己的天命,构建和谐的社会。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本宝贵的财富,我会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孟子》读后感 篇二

《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通过阅读《孟子》,我对于孟子的思想和他对于人性的独特见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书中,孟子阐述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性的善良本质以及如何培养和实践仁义道德。

首先,孟子的“性善论”让我深入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各种不良的影响,才会产生恶的行为。这一观点与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性恶劣的观点截然相反。通过阅读《孟子》,我深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可能会偏离本性而产生恶的行为。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积极的看法,也让我对人们的行为更加宽容和理解。

其次,孟子对于仁义道德的阐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他认为,仁者爱人,义者行义。只有通过仁义的实践,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赢。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道德滑坡问题层出不穷。通过阅读《孟子》,我意识到只有每个人都能以仁义为准则,从自己做起,才能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让我对于自己的行为和责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孟子的治国理政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强调了君主的德行和责任,认为君主应该以仁义为准则,关心百姓,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这一观点对于当今社会的政治领导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孟子》,我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领导者的正确道德选择和善治理念。

通过阅读《孟子》,我对于孟子的思想和他对于人性的独特见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对于人性有了更积极的看法,对于仁义道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于治国理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培养品德,构建和谐的社会。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本宝贵的财富,我会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中去。

《孟子》读后感 篇三

  前些日子,在看《孟子》的时候,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论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为:道就在附近却去远处找寻,事情可以简单的办好却去寻找复杂的方法。人人都亲敬亲人、长辈,自然实现天下道德教化的目标。)

  看了之后不由想起今年我们学校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引起广泛争议的“采血事件”,某博士研究生被指责为了课题研究,不顾实习生的不满,自己动手给一个自己带的实习生采血10ml,据说造成后者胳膊针孔处红肿、淤血;另一个是被捅上了媒体,又被校方坚决指为捏造的“粽子事件”,即镇江校区某同学的家长来学校探望他,该生嫌其母穿着实在太寒酸而不愿领其入校,甚至连千里迢迢带来的家制粽子也拒绝收下而跑开。

  当然,这两则事件的内情,我没有把握说了解得很清楚,也不愿意再探讨当事人的是非,只是想借着这两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来思索一下,我们的道德教育,是否真的像孟子所言,是“道在迩而求诸远”,方法缺乏效率而没

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我自己的经历而言,从进入小学开始,都在接受关于道德的教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服务于人民,等等;同样,这些概念也伴随着我的几乎整个求学过程,直到硕士毕业。在这些高尚的光环之下,却有许多很简单的也很基本的道德标准被有意无意的边缘化了: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珍惜友情、善待他人,好学上进、珍惜名誉等等。自然,这些观点比不上前面提到的那些概念光彩,甚至多了一点自私的色彩,好像眼睛只盯着自己和自己的小圈子一样,胸襟不够博大,情操不够高尚。

  然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品德的培养也不能建成空中楼阁。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就有了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明白了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还必须努力让自己的亲人也过得幸福;有了家庭责任感,也就是有了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反观时下的许多社会问题,恰恰就出于家庭责任感的缺失,随便打开哪天的报纸看看,总能很容易找到遗弃家庭成员、拒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背离婚姻契约而发生婚外恋情等家庭问题的报导,倘若人人都知道“亲其亲,长其长”,这些问题也许就不会如此泛滥。

  再说珍惜友情、善待他人,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仁义”二字,宽厚、仁慈的对待他人,不欺凌、不使坏、不拆台,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害他人的利益,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要能做到,我们的周围能够少多少麻烦事,每个人的幸福感相信也能增进不少。

  至于好学上进、珍惜名誉,个人认为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正因为有了求上进的心,有了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才有了努力提高自己能力与道德的动力,所谓“君子恶居下流”,有追求的人才会有希望,无论身处何处都不忘记自己的操守,看重尊严与荣誉,这才不会虚度年华,也不会见利忘义,不会把誓言当作空气。

  实际上,以上这些基本的道德原则,也非常容易的被推延和提升,比如懂得了孝亲与尊长,也就不难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懂得了与朋友交往之道,也就能推广到与身边的所有人和睦相处。再者,每个人都追求自身的生活与道德水准的提升,自然也就有了整个群体的发展。

  回溯我国五千年的文明,不难看出,道德追求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浩瀚的文化典籍来阐发这些道德目标。比如开头提到的《孟子》,以及《论语》、《中庸》、《大学》等等国学经典,无不是在以“仁义”为终极目标,无不是把“止于至善”作为标准。这些丰富的道德范式,正是今人道德教育的良好参考。自然,国学中的许多观念,比如“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之类昏话,不再适应今天的环境,理当摒弃;而大多数观念,对今日依然具备指导意义,没有理由置之不理。

  废科举、兴西学,对于一个民族的强盛是必要的;但废除科举并不等于废除国学,非功利的学习、实践国学,恰好是弘扬国学的良好契机,也是让国学发挥其教化功能的契机。真心希望国学能再次发扬广大,真心希望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能找到崛起的强大精神支柱。

《孟子》读后感 篇四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孟子》读后感 篇五

  仅读《孟子》几章,可将其为政理想概括为:为政一处,造福一方;为政一时,泽被千秋;为政以仁,民众拱之如日月;为政以利,民众视之如草芥。

  而对比今之为政者,有些领导,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对己,恨不能尽天下之财物为我所有;对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财物为他所用;视己为至贵至尊,视他则至微至陋;口里大呼君子当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实则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领导就是公仆,心系员工生存,实则为只让牛儿奔跑,不让牛儿吃草;口里曰府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实则为员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挤的确是鲜奶,而领导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挤的是邪恶与虚伪。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风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苟欲民德归厚,则必得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则春风可化细雨,润物亦可无声。

  自己贪得无厌,而呼员工要大公无私;

  自己奢侈浪费,而呼员工要简以养德。

  如此为政者,与禽兽何异?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人皮的兽,不得而知。唯愿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为人为兽,自可定论。

《孟子》读后感 篇六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相关文章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质6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人...
读后感2014-08-04
《人间词话》读后感【优质6篇】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优秀6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读后感2017-01-08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优秀6篇)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优选6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
读后感2012-06-01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优选6篇)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300字【实用3篇】

看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感受,这个不知无耻的国王,每晚都要娶进一个姑娘,第二天早上就杀死。到最后,一个姑娘给国王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直到讲到一千零一夜的时候,国王才回心转意,从此再也...
读后感2015-07-09
《一千零一夜》读后感300字【实用3篇】

贝多芬传的读后感【优秀3篇】

今天,我看了茨威格的《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传。当我看完了着篇文章之后,是我更加了解了音乐大师贝多芬。路德维夕,凡,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可隆附近的波恩的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贝多芬的父亲是...
读后感2013-09-02
贝多芬传的读后感【优秀3篇】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实用6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篇1  读了这篇...
读后感2015-07-04
鲁迅二十四孝图读后感(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