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精彩3篇】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一
《正面管教》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向读者展示了如何用正面的方式来管教孩子。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作者的观点所打动,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将传统的管教方式与正面管教进行了对比。他指出,传统的管教方式常常是以惩罚和奖励为手段,试图通过控制孩子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只是暂时有效,而且容易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相反,正面管教则强调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积极的亲子关系,以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和责任感。作者通过一系列实例告诉我们,当我们用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孩子时,他们会更加愿意合作,表现出更好的行为。
读完《正面管教》,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传统的管教方式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和发展,只注重外在的行为规范。而正面管教则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如倾听、表达感受和给予肯定。这些技巧不仅适用于与孩子的沟通,也适用于与他人的交流。通过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感受,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矛盾和问题。作者还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正面管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对父母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启发,也对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正面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我们能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行为,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我相信,只有通过正面管教,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下一代。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二
《正面管教》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揭示了传统管教方式的弊端,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认识到,正面管教是一种能够培养孩子内在动力和责任感的教育方式。
在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实例向我们展示了正面管教的实际操作。他指出,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尊重和理解。当我们用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孩子时,他们会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关爱,从而产生内在的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相比之下,传统的管教方式往往只是通过惩罚和奖励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忽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有效,但却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如倾听、表达感受和给予肯定。这些技巧不仅适用于与孩子的沟通,也适用于与他人的交流。通过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感受,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矛盾和问题。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这让我意识到,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读完《正面管教》,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通过正面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我们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和责任感,让他们自主地思考和选择。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经典之作《正面管教》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路,即通过尊重和理解来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和责任感。通过正面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我们能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行为,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我相信,只有通过正面管教,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下一代。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篇三
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读后感
导语:名叫《正面管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作者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的正面管教读后感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正面管教读后感(一)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平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平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习学习“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一读: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正面!既不是俯面,也不是仰面。俯面,
是上对下;仰面,是下对上;正面,是面对面。管教,需要一种地位平等的原则。如果一位家长无论形式上做得多漂亮,俯面看孩子,言行中全是我正确你错误的教,或者仰面看孩子,言行中全是围着孩子利益转的教,都不是平等的面对面。所以,需要把那句广告词改一下,“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俯视导致强行灌输,也不仰视导致娇纵的管教孩子的认识方法。”《正面管教》二读:
正面什么?正面孩子的现在!既不逃避推诿,也不上纲上线,就事论事。逃避推诿的形式,常在长辈那里听到,比如“孩子还小,这点事不算什么”;比如“小时这样,大了自然而然就好了”。自古未闻狼孩突然变成社会人的事例,人猿泰山的传说不过发生在故事里,但很多父母不懂。不能立即就着“孩子的现在”防微杜渐,常见的结果是什么呢?幼时任其“自然而然”,大了开始急,一阵病急乱投医后,变成“这孩子只能这样了”,“都是孽啊”等等的上纲上线。这就是心理逃避到了无法现实逃避,然后就“命运”了(改心理按摩了)。
《正面管教》三读:
正面什么?正面孩子的行为!不是管教人,而是管教人的行为。不是把坏孩子管教成好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建立起符合他自己人生愿望的行为习惯。这里说说“让孩子快乐”,孩子不做作业的当时是快乐了,难道孩子到了学校,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还快乐得起来?说个谎骗个人,当时是快乐了,最后没人信自己说的话了,还能快乐得起来?“狼来了”的故事只是为了教育孩子编出来的?它恰恰说的是人社会化生存的大道理。我就允许孩子沉默,因为这是孩子在现实惩罚和说谎不快乐之间的折中选择(这一在成年人中被称为良心煎熬的现象,我认为才是对人真正的惩罚,肉体和外物的惩罚算球)。等到孩子嘴上认错比谁都快,行为却从不改正的时候,家长就该好好反省自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没有真正管教到孩子行为,只是管教到孩子嘴巴导致的。
《正面管教》四读:
正面什么?让孩子正面自己!不是盯着他人,而是正视自己的愿望。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又有几个是愿意自己不如别人的?时点上现实的不如,愿望上又不接受,怎么办?自己努力呗。因“不如”而羡慕,不是一种坏的心理状态。因“不如”而要嘴上踩两下,就变成了嫉妒,开始发酵。因“不如”而要行为上给别人下绊子,便发展成了恨。统称羡慕嫉妒恨。羡慕完全可以发展为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盯着别人比烂,君子不为。无论别人好坏,君子“反求诸己”,这是中国的文化。
可读的地方很多,先说到这里。这四读分别对应,平等的.社会意识、实事求是、正直诚信、自己为自己负责。如果从《正面管教》一书只能读出该怎么管孩子,而读不出“正面”是什么,这学习的有些太功利。
正面管教读后感(二)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使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正面管教的原理可以比作一幅由很多概念组成的拼图:1、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2、和善于坚定并行;3、相互尊重;4、错误时学习的好机会;5、社会责任感6、家庭会议和班会;7、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8、给与鼓励。
通过解读这本书,我认为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善、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在现实的执教生涯中,我们都发现孩子们的行为已不再像自己当年“过去的好时光”中那样了。首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和善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不惩罚不说教,而是问一些启发性语言,使孩子积极地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其次,全面分析该怎样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书中归纳了四个产生不良行为的观念即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出现这些行为的解决办法是想办法鼓励孩子,采取有效的鼓励方式,特别是对待十几岁的孩子要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你必须把他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当成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任何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在行为不当的背后,隐藏着他的真实的目的。孩子的感受力强,但是表达能力却很弱,很多时候他的错误行为是一个“密码”,需要家长和老师来认真的解密,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打骂只能招致怨恨、或者胆怯,短期效果看似压制了孩子的错误行为,但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新的问题。
由此例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诸多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针对困扰大家的众多问题,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既浅显易懂而又非常透彻、深刻,可谓触及灵魂,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想只要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以心平气和的心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从孩子的角度换位进行思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当然,不管什么样方法最最需要的是我们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的世界看做独立的世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尊重、理解、关爱孩子的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纵孩子。试着努力改变我们旧的习惯,耐心下来,随着对于原理的理解的加深是能够看到问题的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