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推荐6篇】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一
在观看电影《赛德克·巴莱》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部电影以血与火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导演魏德圣通过细腻而真实的叙事,让观众深入了解了这段历史,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思。
电影以赛德克族人领袖莫那鲁道为主角,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赛德克族人的生活和遭受的苦难。莫那鲁道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面临着日本人的残暴统治和无尽的压迫,但他们不屈不挠,勇敢地站了出来,用血肉之躯为自由而战斗。在电影中,赛德克族人的英勇和坚韧让我深受感动。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和文化而奋斗。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尊严和自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电影中的场景和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通过精心的布景和细腻的镜头运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尤其是战斗场景,激烈而真实,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电影中的配乐也很出色,给人一种激昂和沉重的感觉,增强了电影的氛围。
《赛德克·巴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记录。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台湾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它让我们看到了赛德克族人的勇气和坚持,也让我们反思殖民统治对原住民造成的伤害。这部电影给人以启迪,让我们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消除不平等和歧视。
总的来说,电影《赛德克·巴莱》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思考和反思的电影。它通过真实的叙事和精彩的表演,让观众深入了解了这段历史,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我相信这部电影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关注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二
电影《赛德克·巴莱》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它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历史,更引发了我对种族和文化认同的思考。
电影中展现了赛德克族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的服饰、习俗和语言都被真实地呈现出来,让观众对原住民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电影中,赛德克族人对自己的文化保持着极高的自豪感,他们以自己的传统为荣,并为了保护文化而奋斗。这让我深思,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是否足够关注和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和权益。
电影中的反殖民主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赛德克族人对日本人的反抗和抵抗展示了他们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他们不愿被压迫和奴役,他们愿意为自由而战斗。这让我反思殖民统治对于原住民的伤害和不公平,也让我思考当今世界上是否还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部电影让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歧视。
电影中的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生动的表演让角色更加立体和真实。特别是主演莫那鲁道,他的坚毅和勇敢让人佩服。他们的演技让电影更加感人和震撼,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这段历史。
总的来说,电影《赛德克·巴莱》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它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和精彩的表演,让观众深入了解了台湾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种族和文化认同的思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深思和反思的作品,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权益,并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歧视。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三
今天,爸爸向我推荐了一部超好看的电影,片名叫《赛德克·巴莱》(意即“真正的人”)。电影讲述了台湾赛德克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节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四个半小时——这是我看过最长的电影。
在日本人来之前,赛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男人们负责打猎,女人们负责农耕和织布。赛德克人成年后,以脸上刻有图腾为荣。男人必须善于打猎和取敌人首级,女人必须会织彩布,才有资格获得图腾。
但是随着日本人的占领,赛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猎被收缴,男人只能做苦役,不准打猎。女人只能做女佣,不能织彩布。在祖先留下的猎场,赛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树。他们备受煎熬,心里愧对祖先。年轻一代的脸上再也无法印上那令人骄傲的图腾。
终于有一天,赛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发了。他们在头领莫那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殊死拼搏,最后惨遭灭族。赛德克人带着尊严和骄傲跨过了“彩虹桥”,与祖先相会。
在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刚强坚毅,虽然平时他话很少,但他双目炯炯有神,身材矫健,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威严,神圣不容侵犯。在莫那的指挥下,赛德克族的战士们数次把强大的日本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真了不起!
赛德克人在起义之前心里就很清楚自己注定失败,因为他们的实力远远不能跟日本人比。但为了尊严,为了脸上自豪的图腾,他们视死如归。当我看到妇女们为了节省粮食,不拖男人们的后腿而集体上吊自杀时,我哭了。那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
电影看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浮现的依旧是那些血腥残酷的场面,耳边回响着莫那的话:“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四
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可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十分痛心。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领他们反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如果礼貌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礼貌给吞没,他们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莫那鲁道明明白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反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仅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此刻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的。我们应当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即使遇上连自我都心知肚明敌可是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换作是你,你办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五
没有宣传,没有明星,没有花哨的片名,没有费尽心思的炒作,如果不是众多影视名人推荐,不是万达院线一纸力挺的声明,想来我也不会去看这部片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影。
观影完毕,久久沉浸其中,被深深触动。一段台湾原住民抗击异族人统治的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太过陌生。台湾曾被日本统治50年这个事实,竟也是在我初次台湾行时才明白的。简单的说,这是一段台湾抗日历史的缩影,不一样的是,我们熟知的是抗击日本侵略,台湾是抗击日本统治。被侵略时的恨是愈来愈深刻的,而被统治时的那种恨,也许会在礼貌的掩护之下渐渐睡去,面相上的繁荣,日语对全民的教化,部落之间争斗的平息,为了留住种族的忍耐,都足以让那种恨渐渐睡去。
睡去二十年之后,抗争的力量爆发了。明知抗争就会死,种族也可能因抗争灭亡,然而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抗争。如果礼貌就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就让他们看看野蛮的骄傲”。
当真正的战斗来临,他们选择血祭祖先,选择如何去死,而不是生或死。女人们为了节俭粮食给战斗的男人,上吊而死,一人被围攻的男人,转身跃入万丈深渊,或者刺刀刺向自我,中毒的男人,让同伴搀扶着上吊而死,中抢的男人,祈求同伴杀死自我。死亡的方式死亡的场面,贯穿整部电影。世界尽是漫天飞舞的血色,在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在清澈宁静的溪流旁。然而,若非那喷溅而出的血色,你怎能明白男人的血性是这般的重要。“真正的人能够输掉身体,可是必须赢得灵魂”,赛德克巴莱,意思正是真正的人。正是在那贯穿全场的血腥中,我读到了男人的血性,触摸到了灵魂的尊严。
“那是我们的山,那是我们的溪,我们在猎场追猎,我们在溪中取水,愿我为此献出生命。彩虹出现了,一个骄傲的人走来了,是谁如此骄傲啊,是你的子孙。”,部落首领莫那的内心独白,在和父亲的歌谣声中散播开来。“我们死了,子孙怎样办,他们还有骄傲。”
没有大而全,没有主义,没有口号,没有政治纲领,没有鼓吹,血性的男人,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人和自然,是这个抗日影片的全部。
《赛德克·巴莱》的观后感 篇六
什么是信仰?图腾印记,太阳旗,彩虹桥,是樱花短暂开谢的绝美,是赛德克人脸上独有的骄傲。
没有抗日的深明大义的复国仇恨情怀,《赛德克巴莱》只是站在台湾原住民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突显人性善恶,展现历史大背景下的矛盾纠结,礼貌和野蛮的冲突是全片最大的亮色。“既然你们的礼貌,只是让我们卑躬屈膝,那我们就让你们看到野蛮的骄傲!”片中花冈一郎一角是在日本文化教育下的赛德克人,他夹在两种身份之间纠结,进神社还是进猎场。既不能得到日本礼貌人的认同,又有着本根的血统,最终的他用原住民的弯刀以日本武士的切腹方式结束了自我的生命。
看后,片中一些画面和片段总是久久在脑海挥之不去。莫那鲁道背着死去的父亲时的嚎嚎大哭,赛德克杀死日本人时女人哭喊和配乐悲壮的女声歌谣,赛德克女人与孩子分别一同上吊自杀的场景还有花冈一郎忍痛杀死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那些直入人心的惨烈悲痛,那些哼唱出生命信仰的歌谣,没有一部电影能够使我在人性角度面前显得如此无助如此震撼。片中族群相互残杀的仇恨和原住民与日本人的仇恨,没有绝对的恶和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一方的礼貌侵入另一方的自由领地,一方信仰太阳,一方信仰彩虹,为了彼此的信仰战场厮杀。在杀戮面前的,似乎民族仇恨随着两方的血腥场面随之而散,我看到的是赤裸裸的生命,看到的是信仰的坚守。这是场死的战争,用赛德克巴莱的话说,是通向祖先彩虹桥的战争。它冲击的是现代社会信仰缺失的精神状态,更是我们寻根的呼唤。在现今无根漂浮的病态社会,早已没有原始人的图腾信仰,早已没有那颗勇敢的心,我们是盲目浮夸的一代,工具理性盛行其道,信仰便成了和梦想一同的奢侈精神产物。在所谓的现代礼貌的同化下,我们那种原始初萌的心呢?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最珍贵的人性?反思“我是谁”,这种寻根的冲动从没有如此强烈。
“拿生命换取图腾印记,拿什么换回那些年轻的生命?”“骄傲!”那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族群,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这部影片受到了台湾观众的认可和共鸣,却在大陆这边惨遭票房和各种批评的压力。真正能够从原住民的视角去看所谓的民族大义的史诗,在我看来,反倒比那些宏大叙事的电影更能打动人的心灵,更能引起大众的反思,因为人性和信仰,会比仇恨和简单的正义来的更震撼更有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