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最新6篇)
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篇一
天宫二号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它的成功发射让我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自豪。不仅如此,天宫二号的发射也引起了我对太空探索的无限遐想和深思。
首先,天宫二号的发射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实力的提升。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天宫二号的发射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想起了中国航天员刘洋在太空中挥舞国旗的那一刻,那是我对祖国崛起的坚定信念和无限自豪的见证。
其次,天宫二号的发射也让我对太空探索的潜力和未来充满了遐想。太空探索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对科学的无限好奇心。天宫二号的发射让我想象着未来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想象着人类在太空中开展更多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我相信,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
最后,天宫二号的发射也提醒我,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辛勤努力。发射一枚航天器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研究,需要团队的合作和精确的计划。每个参与航天事业的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他们默默无闻地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天宫二号的发射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够在航天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总之,天宫二号的发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让我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自豪,也让我对太空探索的潜力和未来充满了遐想。同时,它也提醒我,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贡献更多的力量。
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篇二
天宫二号的发射让我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的发射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也显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
首先,天宫二号的发射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进步。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到嫦娥探月计划的实施,再到天宫二号的发射,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可谓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天宫二号的发射,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水平,还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独立自主能力。这一切都让我深感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
其次,天宫二号的发射也让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太空探索是人类的永恒梦想,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天宫二号的发射让我想象着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能够实现更多太空探索的目标,包括载人登月、建立太空站等。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将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天宫二号的发射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努力。发射一枚航天器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研究,需要团队的合作和精确的计划。每个参与航天事业的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他们默默无闻地为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天宫二号的发射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够在航天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总之,天宫二号的发射让我对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也让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同时,它也提醒我,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贡献更多的力量。
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篇三
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文网站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联社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取得成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题为“中国着手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文章中称,与“天宫一号”相比,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的“天宫二号”更“宜居”,具备支持两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的能力。该文援引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弗里泽教授的话说,“‘天宫’是先行实验平台,建成大型空间站是中国‘神舟’项目的终极目标”。文章预计,中国建成空间站的时间节点与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间节点接近,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唯一国家。弗里泽因此呼吁,美国应尽早终止国会2011年以国家安全为由出台的“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有任何合作”的歧视性条款,“如果不尽快改变现行不合作政策,美将会丧失对中国未来太空计划一切可能的影响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中文网上发布了“天宫二号”发射全过程录像的链接。美联社、福克斯电视台(FOX)、(ABC)以及“美国之音”等都对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进行了报道。美联社称,新的空间站“天宫二号”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成就又向前跨出了一步,必将激发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向火星前进的希望。广播公司在题为“中国成功发射第二个空间站——‘天宫二号’”的文章中称,今年中国将共完成20个太空项目计划,而这将带来巨大的民族自豪感。
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篇四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后,捷克各大报纸和网站纷纷给予报道。其中,《权利报》的报道配以正待升空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和“天宫二号”大幅图片以吸引读者关注。报道称,“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使9月15日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伟大的一天”。
报道说,“天宫二号”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实验,其中“空间冷原子钟”可以把误差降到3000万年仅慢1秒,将大大提高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权利报》还对近年来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称中国今年8月刚刚发射了量子卫星,10月将把两名宇航员送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工作,2022年将建成空间站,2024年登陆月球,2050年登陆火星。报道说,中国已经让美国、俄罗斯感受到了渐渐赶超的脚步。
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篇五
据韩联社报道,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再次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太空强国”的实力。
中国已为建设空间站做出了一系列准备。继2011年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上天以来,中国又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成功发射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
明年,中国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带着天舟一号补给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如该项任务顺利完成,中国计划于2018年开始建造首座装备全面的空间站,2022年基本建成。
空间站类似于在太空中的基地,可供航天员逗留和生活。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等联合建设。国际空间站上主要开展太空环境下人类与物质状态变化的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科特 凯利曾在国际空间站生活340天,以了解其身体变化。尽管如此,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结束使命,因此,在这之后中国有望成为唯一运营空间站的国家。
空间站的意义重大,可为探索火星等遥远行星的飞船提供物资补给,甚至可以组建地面发射不了的体型庞大的宇宙飞船。
当问及完成空间站建设所需技术的问题时,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月球探测研究团团长崔基赫(音译)表示:“最根本的是要具备载人火箭技术。”而在太空中将多个舱段连接在一起的空间交会对接也是必备技术,崔基赫说,“要将以每秒7到8公里速度并排飞行的宇宙飞船连接在一起,操控速度比子弹快20倍的宇宙飞船往正确的方向飞行,误差要保持在每秒几十公分以内。”
人类在空间站中生活需要“生命维持装置”,源源不断地提供氧气和水,处理排泄物。此外,还需要把航天员送回地球的再入返回技术。
而韩国在空间站建设方面毫无起色,目前还处于制造无人火箭的阶段。韩国自主研发的三级火箭“韩国型火箭(KSLV-2)”计划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发射,但其核心部分75t发动机仍在辛苦研发中,今年7月已达成燃烧时间超过140秒的目标。
发射天宫二号观后感 篇六
9月15日晚22时04分,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 功。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上不仅有科幻片里的植物培养的 试验,还将为我国建立太空站迈出奠基性的一步,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壮举。西安交大 2016届硕士毕业生崔金,系电信学院汪宏导师的硕士毕业生,作为最年轻的90后航天工程师 之一,在此次重大任务中承担关键科研攻关岗位,并出现在央视直播画面中。
今年是我国航天任务最为密集的年度之一,天宫二号任务比以往的各项任务要求更高、持续 时间更长、从事的科
学实验更为复杂。
90后的新生代航天工程师们,同样本着对中国航天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踏实严谨的 工作作风,投入到紧张的航天任务科研攻关工作中。
他工作所处的单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指挥调度、飞行控制 、分析计算、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也是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据了解, 像崔金这样,在北京飞控中心工作的年轻的工程师还有很多,他们都秉持着交大人踏实的科 研精神、勤劳的工作作风,承接起中国航天事业再创辉煌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