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优选5篇】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一
近年来,央视每年举办的“感动中国”活动,都能给观众带来一场心灵的洗礼。在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有些人物的事迹更是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他们的坚持、勇气和无私奉献让我深感敬佩。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那位因自己残疾而选择帮助其他残障人士的李彦宏。他自幼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活的希望。相反,他创办了一个残障人士互助平台,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帮助了无数的残障人士。他的坚持和正能量让我深受鼓舞,他的故事告诉我,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艰苦奋斗的农民工,张庆祥。他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机会,选择了长期在城市打工。他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只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他的付出和牺牲精神让我感到无比敬佩,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此外,还有一位让我深感敬佩的人物是那位无私奉献的医生,王宁。在他的工作岗位上,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了救治更多的病患。他常年驻守在边远贫困地区,默默无闻地为当地的人们提供医疗服务。他的奉献精神和医者仁心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对医学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观看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的报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人物的伟大和平凡。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美好。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一定能够找到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二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的报道,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力量和善良的力量。在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看到了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位为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而努力奋斗的教师,李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辞去原本优越的工作,来到贫困山区,为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他的事迹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一个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勇敢面对疾病的癌症患者,李丽。她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并没有选择放弃治疗,而是积极地面对病魔,坚持进行治疗并鼓励其他患者。她的坚强和勇敢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坚持的重要性。无论面对哪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通过观看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的报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这些人物的事迹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一定能够找到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同时,他们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和鼓舞,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我们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就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为他人带来希望和温暖。
总之,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的报道,让我对人性和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和鼓舞。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感受,就能够找到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同时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三
今年,是感动中国举办的第十五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主创者们的初衷与坚持。
一段拍摄于15年前的视频中,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即将进行的颁奖仪式反复排练。他们一副“小大人”的模样,逗笑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于是他打开摄像机,留住了这普通又珍贵的片段。在晚会上,正是他俩将奖杯交在了大学教授、篮球明星、集团总裁、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手里。让小孩子为大成就者颁奖,《感动中国》开创了颁奖典礼走下神坛、走向百姓的先河。
感动中国主持人 白岩松:很多人特别惊讶的是,感动中国这样一个节目居然颁奖,不是领导不是名人,而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一转眼15年前颁奖的这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大学毕业了。
15年间,不止小朋友脱胎换骨。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今年的《感动中国》,多处加入了最先进的虚拟技术。虚实结合,视觉效果更加震撼。然而,舞台上最重要的元素始终未变。
感动中国的总导演何昊:舞台当中的那个丰碑,实际上是一块屏幕,那个屏幕大概有九米高,尤其是那红绸落下来那一刹那,大家印象都很深刻。我们做一个符号,把它保留下来,什么后面都可以变化,但是它永远是没有变化。
这颗宛如红绸飘动的心,是感动中国的符号。它既是舞台上为英雄树立的丰碑,也是当选者手中挥舞的奖杯。15年前,设计者孙伟这样解释自己灵感的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孙伟:在我脑海里,感动,就像陕北的大秧歌,腰鼓,那些黄土中飘舞的彩带,红绸带。用这种绸子在飘的过程中旋转转出心一样,又有一种整体节奏感,又有激越的情绪,这就是我理解的感动。
15年前老视频 白岩松谈感动
已经连续主持了15届《感动中国》的白岩松说:感动就是一粒种子。记者还找到了一段15年前拍摄的视频,十分生动有趣,一起看一下。
感动中国主持人 白岩松:让每一个人感动的内容都各不相同。比如说可能2002年对我来说就是,那年孩子自己睡了,4岁多,自己睡了。我突然觉得,哎哟,特感动,我一感动有时候会起鸡皮疙瘩。但平常好像人们不太敢用感动这样的词了,觉得挺酸或者怎么着,其实前两天在报纸上看见一个标题,挺像一个问号,它说你有多久没被感动过了。其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心好久没被感动,就像花好久没被浇过水。我觉得挺代表我对感动的理解的。
感动中国主持人 白岩松:ok?朱波,那我先去把饭扔肚子里?
白岩松打招呼的对象朱波,是第一届感动中国的总导演。我们可以看到,白岩松的蓝衬衫、黄领带,和主持那届感动中国的装束完全一致,可见视频正是录制于上场前不久。回答完总导演的问题“感动是什么”,他就匆匆赶去吃饭了。
白岩松连续主持了15届《感动中国》,时间也改变了白岩松的脸。从方里带着圆,到逐渐棱角分明。15年后,面对同样的提问,白岩松的'答案,和当年的答案居然有相似的地方。
感动中国主持人 白岩松:我今年的开场白特别说的是,如果感动是一粒种子,这15年它长得怎么样了?普通的人给你的那种最大的感动,从来都像细水长流一样,就在你身边流过,也许有的时候,不满意或者愤懑遮住了你的双眼,你以为一切都流失了,不会,我觉得,所以我说感动就是一粒种子,你只要还可以感动,你自己还不错,如果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依然会感动你的人,其实这个时代还在向前走,还有很多正向的能量。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四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我很深的感触。每一个时代的页码上都站着一位我们的主人公,往下一页传递着“信”与“真”这两种质地机器坚硬的情怀。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情感更是弥漫着一丝真情的气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坎里,沁如心脾,久久回荡着。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隐形的翅膀,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创造奇迹。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能触碰你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
善良坚强的活着。你,也就有了更多向前的勇气。
其实我认为,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有了他们。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将越来越好!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充实感,支撑着自己。让自己受到洗礼。
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五
“倔牛”蒋传春
“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
“熊猫爸爸”陈玉村
“熊猫爸爸”陈玉村。几十年来,他同照顾自己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与熊猫无语相伴。7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
“最美睡姿”李金龙
“最美睡姿”李金龙。端着盒饭睡着的照片背后,是在抗洪前线4天3夜的坚守。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美不是光鲜华丽的外表,而是赤忱为民的丹心。
“好姐姐”刘美
“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
“胶鞋书记”庞启渊
“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
“碑林长征”张崇鱼
跨越世纪的“碑林长征”张崇鱼。从满头青丝到白发染鬓,他发出3000封信,走过70万公里,找到了13.8万老红军的资料,推动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筑梦人”王春
南海岛礁上的“筑梦人”王春。天命之年扎根西沙岛礁,他用了两年时间让渔民家喝上淡水、亮起电灯、通上环岛路,让祖国的最南端,渔民安居乐业,海鸟繁衍栖息。
“守边老人”魏德友
“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
“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
“公益达人”刘天明
“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