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读后感(实用4篇)
第二性读后感 篇一
《第二性》是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女性问题的独特分析而闻名于世。阅读完《第二性》后,我对女性的身份认同和性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性》对女性身份的探讨是其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对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性别差异的研究,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被边缘化和剥夺权力的现象。作者认为,女性被定义为“他者”,不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这对女性的自我认同和自由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阅读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女性所处的特殊位置。
此外,作者对性别问题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认为性别不仅仅是生理差异,更是一种社会建构。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的期望,使得人们对性别有了固定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作者对性别角色的批判和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揭示,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性别的认知和对性别角色的期待。我认识到,性别角色的限制不仅对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男性造成了压力和束缚。
读完《第二性》,我对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创造一个平等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身份。
第二性读后感 篇二
《第二性》是一部对女性问题深入探讨的经典之作。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通过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的研究,揭示了女性被边缘化和剥夺权力的现象。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女性的现状和性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作者在《第二性》中对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批判。她指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限制和压迫。女性被视为弱者和依附者,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权。这种社会对女性的边缘化和剥夺权力的现象,对女性的自我认同和自由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阅读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也开始思考如何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益。
此外,作者对性别差异和性别角色的讨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认为性别不仅仅是生理差异,更是一种社会建构。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的期望,使得人们对性别有了固定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作者对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批判和对性别角色的解构,引发了我对性别自由和性别平等的思考。我开始思考如何超越性别刻板印象,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身份。
通过阅读《第二性》,我对女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创造一个平等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身份。我们需要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益,让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机会。
第二性读后感 篇三
(一)
@火猴
将近一个多月才读完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第二性读后感。期间恰好追了HBO新出的一部mini剧,澳大利亚作家莉安·莫亚丽提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谎大事》。追完觉得不过瘾,于是有买回原著读了一遍。和《第二性》一样,《小谎大事》也是一部女性题材作品,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才会让好久不写读书笔记的我写下这篇读后感。
《第二性》包括I、II两部,I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和女性神话在文学中的体现等方面来分析女性的处境;II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恋爱、结婚、生育到衰老各个阶段,以及在农妇、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中的真实处境。大概只有女性看这本书才能做到跟作者有强烈的心理共鸣吧,而且还必须得是人格、经济独立的女性,只要这样的女性才会和波伏娃一样,面对性别歧视的种种不公,会思考到底为什么女性是次于男性的第二性。
如果说身为女性是一种悲哀,那么更悲哀的事情大概就是身为女性而感觉不到这种悲哀。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并非一直低于男性地位,母系社会也曾一度繁荣。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女性处于劣势的地位呢。
身体是一种处境,是我们对世界的掌握和我们计划的草图。从人类起源开始,生理上的优势确立了男性是至高无上的主体,而女性只能扮演他者。女性生来就比男性弱小,女性的力量小,红血球少,肺活量也少,这些先天的生理因素不能被抹杀,但这些事实的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怀孕、分娩、月经都会削弱女性的工作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分析过,各个资产阶级能形成联盟的原因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而女性的利益那么与原生的家庭相连,要么与丈夫的利益相连,因此很难形成维护女性权益的共同体。女性成年后是否会人格独立、经济独立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原生家庭的教育。也正是因为很多父母抚养女儿只是为了让她结婚,并不鼓励甚至抑制她的个人发展。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女性成年后往往只会期待从Mr.Right那里获得财富和幸福,而不是独自尝试困难而不一定成功的成功。这种女性在
原生家庭里把一切决策权交给父亲,结婚后把一切决策权交给丈夫,而自己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男性的附属品,她的价值永远只体现在生孩子做家务上。
几乎所有的宗教或者远古的.神话传说都或多或少带有性别歧视。《圣经》中先有亚当,后有夏娃;潘多拉打开魔盒使灾难来到人间。《古兰经》中更为严重:“因为真主使他们比她们更优越”。而在拉丁文学作品中,女性总是得到相应的尊重。古代女性根本没有地位可言,完全可以等同于生殖工具和女仆佣人。无论是东亚还是中欧,都是在一夫多妻制的前提下要求新婚的女性必须保持贞操。男性可以从事工作,而女性工作,甚至接受教育都被认为是有伤风化。更不用穆斯林国家一味的贬低女性价值,还要求女性必须佩戴面纱,在家族男性的陪同下才能出门,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可言。弗雷泽说过;“男性创造神,女性崇拜神”。正是男性决定神话中最高地位的神是男性还是女性,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是男性赋予的,就像叶卡捷琳娜的登基丝毫没有改变俄国女农奴的命运一样。不管她的地位有多高,实质上都是在依附男性。
现代的女性地位相对而言可能有所提高,但只要国际三八妇女节依然存在,就说明女性仍然是弱势群体。说道现代女性,就要提到《小谎大事》里面的女主角之一S。在外人眼里,甚至是在S最好的朋友眼里,S拥有近乎完美的人生。她拥有每个人梦寐以求的美貌和财富。一家四口居住在豪华的海景房里,结婚后S就放弃了律师的工作成为一名专职家庭主妇,丈夫每次从国外出差回来都会记得给她买昂贵的礼物。一切都看似很完美,但是S身上会隔三差五出现一些伤痕,这是她正在遭遇的家暴,可是她却像所有人隐瞒了真相。即使是在心理医生面前,S还在为丈夫的暴力行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试图把错归于她自己为丈夫开脱。她有想过离开丈夫,带着孩子离开,可是总是迟迟下不定决心。直到有一天,丈夫亲口对她说:“我早该杀了你”,S才醍醐灌顶决定要离开,读后感《第二性读后感》。S的经历跟现代很多女性很相似吧,起先自己有一份引以为傲的工作,不菲的工资足够让自己过得很好。可是最后为了婚姻,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家庭,最后却要面临家庭暴力,丈夫出轨的结局。
爱情里的两个人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如果一方在经济上完全依赖另一方,那就没有平等可言了,经济不独立还谈什么人格独立。在爱情里根本就不应改出现“我养你”这句话,“我养你”无异于温水煮青蛙,看似不需要自己努力付出就可以坐享其成,其实你的志向,你的激情,你的才能正在被一点点荒废。借用波伏娃十五岁的时候写的一段话:“我只通过自己存在,也只为自己存在”。希望女性都能“自私”一点,多为自己考虑一点,毕竟生育只会束缚女性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男性。
最后,还是用伟大的女权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原著里的一段话做结尾:女性应该独立的寻找人生的意义、自我价值、自己的梦想,这一切与父母、伴侣及其他任何人都无关。
第二性读后感 篇四
(二)
活出自我
李天琦
对于女性来说,《第二性》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深入的了解女性,发现女性。本书章节太多,我在此次读书交流会上,就书中一个内容展开讨论。
作者波伏娃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女性的处境,女性的生育和抚养幼儿等这种所谓的“内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为“他者”、“第二性”。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会存在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女孩子就应该温柔优雅,而男孩就应该喜欢勇敢不流泪。现在看完这本书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男人强调女人身上的女性气质,并当作女人优劣的衡量标准。实际上女性气质这个命题从开始就是伪命题,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女性气质,这是一个由男性定义的,由处境决定的名词。
男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鼓励女人体现女性气质。在男人的世界中他们愿意把女人当作仆人、伴侣,她是客体的、没有攻击性的,以他为中心,以他为标准的。男人不愿看到女人变成了一个进行设计的超越主体。而在现代女性身上,男人看到了女人的智慧,女人的能力,女人的勇敢,所有一切他有或盼望得到的美德。但男人认为,女人只能是物化的,象征着他对世界的征服。于是他故意曲解,排挤,打压女人,迫使她们回到父系社会的寄生虫这个角色上去。
从波伏娃之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完全如波伏娃所预料的,女性会越来越取得平等的权利和尊重的地位。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了这种处境,然而,她们在追求两性平等的道路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些痛苦要由女人自己承担。社会对于这部分女人的认同虽然在增加,但是总的来说依然认为这样的女人不够“女人”。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任何人都拥有选择如何发展自己的自由,女性可以决定去做一个传统的女孩,也可以选择去做一个假小子,可以选择做一个女强人,也可以选择去做贤妻良母。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被限制。但过于追求与男性的一样与平等,会让女性受到另外一种压抑。记得有人说过,“女汉子”这个词其实包含了对女性的歧视,在我看来,有时自嘲又有何不可,我们虽然柔弱,但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谁说女子不如男?
正如谢乐尔?桑德伯格说过的,“我认为我们世界上,半数国家和半数公司,会由女性所领导,那将会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作为女性,我们不应退缩,要勇敢做自己,自信起来,永远追随自己的内心,别被一些所谓的社会框架阻碍了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