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前

诗句:春

风不度玉门关的前一句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前一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前一句是:羌笛何须怨杨柳。

  原句是: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这句话出自王之涣 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词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词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相关文章

描写烟雨诗句

导语:诗人笔下的雨,往往蒙着淡淡哀愁,雨总是与伤感的情绪有关。下面是关于描写雨的伤感诗句,欢迎参考! 01、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____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02、暮雨相呼失,寒塘...
古诗名句2014-03-02
描写烟雨诗句

卷起千堆雪

“卷起千堆雪”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卷起千堆雪”出自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以及诗意。...
古诗名句2016-05-09
卷起千堆雪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前诗句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前一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前一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原句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意思是: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
古诗名句2012-09-07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前诗句

描写冬天景色诗句摘抄

1、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2、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4、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古诗名句2013-08-07
描写冬天景色诗句摘抄

亲字开头诗句

1.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东山》 2. 亲旧动千里,欢娱无百年。《病中作》 3. 亲老每惭疏菽水,儿痴安忍诳灰囊?《有感》 4. 亲到鹊桥津畔,见天机停织。《好事近·五载复相逢...
古诗名句2012-01-02
亲字开头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全词及出处解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蝶恋花①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②...
古诗名句2017-03-04
昨夜西风凋碧树全词及出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