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江苏卷高考作文真题:探险者与蝴蝶【优秀3篇】
历年江苏卷高考作文真题:探险者与蝴蝶 篇一
探险者与蝴蝶:一个探寻自我的旅程
蝴蝶,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美丽生物,因其翩翩起舞的姿态和五彩斑斓的羽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探险者,是勇敢探索未知的人,追求挑战和成长。本文将探讨探险者与蝴蝶之间的奇妙关系,以及蝴蝶对探险者的启示。
探险者和蝴蝶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追求自由。探险者渴望自由地探索世界的边际,寻找未知的奇迹。而蝴蝶则在天空中翱翔,纵情飞舞,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他们都没有被外界的束缚所困扰,勇敢地追寻内心的自由。
然而,探险者和蝴蝶之间的差别也是明显的。探险者需要经历困难和挑战,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他们需要面对身心的疲惫,忍受孤独与压力。而蝴蝶则拥有轻盈的翅膀,可以自由地飞翔,没有太多的负担和压力。他们的生命似乎是如此轻松和幸福。
然而,正是蝴蝶的存在给予了探险者很多的启示。蝴蝶的美丽和自由让探险者明白,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美丽。他们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细节,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蝴蝶也告诉探险者,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时刻,仍然要坚持追求梦想,永不放弃。
在探险者和蝴蝶的世界中,他们都是追求自我实现的旅行者。探险者通过挑战和冒险来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蝴蝶则通过自由自在的飞翔展示自己的美丽和优雅。他们的经历和经验都是独特的,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只有亲身经历过探险者和蝴蝶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们之间的奇妙关系。
在追求自由和实现自我的旅程中,探险者和蝴蝶都需要勇气和毅力。他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他们成长和进步。他们的旅程可能并不容易,但是他们都坚信,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探险者与蝴蝶的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美丽和勇气的存在。他们相互启发,相互成就,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也像探险者和蝴蝶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展翅高飞,享受生命的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验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和意义。
历年江苏卷高考作文真题:探险者与蝴蝶 篇二
探险者与蝴蝶:自由与责任的平衡
蝴蝶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奇迹,它的自由飞翔和美丽羽翼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向往。而探险者,是追求未知和挑战的勇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去探索世界。本文将讨论探险者与蝴蝶之间的关系,探究自由和责任的平衡。
蝴蝶象征着自由,它们可以在花丛间翩翩起舞,无拘无束地飞翔。蝴蝶没有任何责任和约束,它们只需享受生活的美好即可。探险者则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他们需要面对未知和危险,付出辛勤的努力去探索世界。探险者的自由是建立在责任之上的,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然而,自由和责任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蝴蝶的自由源于它们对自身的负责,它们需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飞行技巧以保证自己的生存。探险者的自由也来自于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他们才能得到自由的体验和成长。
自由和责任的平衡对于探险者和蝴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蝴蝶过度追求自由可能导致它们对生活的不负责任,甚至失去生存的能力。探险者如果过分追求自由,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可能会陷入危险和困境。因此,他们需要在追求自由和承担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探险者和蝴蝶的世界中,他们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蝴蝶的目标是保持自己的生活和繁衍后代,而探险者的目标是探索未知和实现自我价值。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制定计划和行动,同时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追求自由和承担责任的旅程中,探险者和蝴蝶都需要坚持和努力。他们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他们成长和进步。他们应该学会在困境中坚持,承担责任,在自由的同时也要明白自己的义务。
在探险者与蝴蝶的世界中,自由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平衡自由和责任的同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向探险者和蝴蝶学习,追求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用真实和美好的生活去诠释人生的意义。
历年江苏卷高考作文真题:探险者与蝴蝶 篇三
历年江苏卷高考作文真题:探险者与蝴蝶
导语:江苏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你知道作文题目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真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作文真题】
材料作文: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点评】
从2006年开始,江苏高考连续七年考命题作文,今年,一改故态,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这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展示丰富的写作才情。
作文题目中的材料经命题人改编,价值取向明显且存有“先天缺陷”。作文题目一经面世,即招致非议,甚至连蝴蝶研究人员也发表意见,认为材料中的蝴蝶应为蛾子。而从逻辑上分析,此材料也存有漏洞。有专家指出:数日后看到的大蝴蝶一定就是几天前见到的同一群蝴蝶吗?即便是同一群蝴蝶,难道它们就是因为“小小的蜡烛”的干扰而退到山洞深处?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因素导致蝴蝶的迁移?因此,材料最后一句中大家悟出的内容只是探险者的主观臆测,未必符合客观规律。
但该作文题大醇小疵,虽有遗憾,仍不失为具有开放性、人文性和思辨性的好题。
开放性体现在材料所提供的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从探险者的角度,可以写“不要惊扰美(与美保持合适的距离)”,“尊重生灵、维修失衡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蝴蝶的角度,既可以肯定蝴蝶&ldqu
o;相机而动、寻找更适宜的环境”,“坚守自我、坚守宁静”,也可以否定蝴蝶的逃避,认为应“直面变化”、“积极有为”;从整体的角度,可以写“小事物有大影响”、“无意之举也会造成伤害”等。材料的多义性、开放性,给考生才情的发挥提供了舞台。材料有很强的人文性,体现出大爱情怀。探险者可贵之处在于发现蝴蝶时能“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并迅速后退,这就是人文大爱!“不衿细行,终累大德”,“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探险者的行为启示我们要行小善、积大德。但探险者即便如此,也给蝴蝶造成了无意的影响和伤害。探险者的自省,是一个颇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启示我们思考人类该如何体贴万物、善待自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造成的无意伤害。
一道好的作文题还应该彰显思辨性,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无疑也体现了这一特征。“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在材料末句有较为明显的提示,但这则材料还隐含着其他层面的多元关系。欣赏与破坏,就构成较强的张力。探险者无意中撞见了大蝴蝶的美丽,却在不经意中对大蝴蝶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正如周国平曾痛惜:“我爱周庄,却也是我毁了周庄。”有时,欣赏也会带来必然的伤害,但若没有发现,美丽又将永远沉睡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同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构成了思辨的张力。小小的蜡烛是人类向自然进军的道具,为探险者驱除了黑暗,却让蝴蝶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改造自然而又如何尊重自然,是材料潜在的另一组矛盾。所以,该材料利于思辨性较强的考生发挥所长。
当然,从这道作文题不难看出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的纠结与矛盾:给架梯子,使审题难度得以降低却又使思维受到限制。材料的最后一句体现出命题者降低审题难度的良苦用心,但可惜的是,良好意图往往带来不良结果。考生在一考定终身的情境下,求稳是普遍心理,因此纷纷抓住最后一句这根“救命稻草”。据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粗略估计,有七成左右的考生都是从“小与大”的关系角度来写,这不能不说是材料末句所催生的奇葩。虽然同一立意也有高下之别,但写的人多了就成了大路货。这大概也是命题者所始料未及的。
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不预设主题”,即在阅卷前没有预定这个题目应该写什么,而是先尊重每位考生思想的'独立性,然后才考虑题目的合理性,即完全因文而定。这就在评价标准上承认了学生的思维的丰富性和不可预测性。只要作文能“源自材料,自圆其说”,皆可。从考生的写作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这样的评价标准,是对“唯立意论”的最好纠偏,利于考生解放头脑,大胆写作,尽情释放写作才情。这大概也是这群“蝴蝶”所掀起的飓风。
【优秀例文】
不深不浅种荷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点评」本文肯定蝴蝶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从而避开了“小与大”的大众化立意,颇有新意。作者语文素养深厚,材料缘引丰富而妥贴,从塞辛格、歌德到徐霞客、蒲松龄,古今中外,尽显风流。语言典雅清丽,如“蝶翼翩翩”、“天籁自鸣,不择好音”等,颇具文言之美韵。故判一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