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推荐3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传统的延续。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和破坏的危险。因此,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成为了当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保护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它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兴衰,记录了一段段珍贵的人文传统。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信息就会永远消失。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祖先智慧的珍视。
其次,传承文化遗产是为了激发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其独特的标志,是其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的重要特征。当我们能够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遗产时,我们会更加自信和自豪,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自信和自豪感将激发我们为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
最后,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为了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物质的实物,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对后代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他们将能够从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道理和经验,受益终生。
总之,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才能够让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后代能够从中受益,并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二:《网络与现代青少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首先,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更广阔的知识和信息。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轻松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这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便利。同时,网络也为他们提供了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思维。
其次,网络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比如,网络游戏的泛滥让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也给一些青少年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因此,我们需要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避免沉迷其中,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最后,网络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犯罪和网络诈骗,青少年很容易成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教育青少年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青少年带来了便利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网络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助力,而不是阻碍。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篇三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
导语:一篇出彩的满分作文,出彩的是主旨的标新立异,出彩的是语句的通顺华丽……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希望能帮助到你!
1、《老规矩实质是立规矩》
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古都总是美妙么?未必。课本里有郁达夫先生令人怀念的秋天,扫把经过留下淡淡印记,也有老舍先生并不太令人怀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泞中挣扎谋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经历,怀念这座城市,往往会是将其幻化为前者,选择性地遗忘后者——这其实不是因为过去更美,只是因为现实悲催。悲催的一点在于,无论好坏,老北京城从视线中消失了。
老规矩总是有道理的么?同样未必。牵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说,男尊女卑那套礼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们怀念起老规矩的时候,这些负面内容被下意识地排除在外,他们强调的甚至不是规矩内容,而是规矩所带来和体现的规规矩矩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其实不是因为老规矩更合情理,只是因为现实悲催
。更悲催的一点在于,在这座快速变化的城市中,一些旧有美德的确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规矩和守规矩本身。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它比城市建筑风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实上,变迁难定对错,人们破坏一些,他们创造另一些,城市在变,审美标准也在变。譬如,曾经被骂得一钱不值的,楼宇顶上的中国古代风格“帽子”,现在看来,并不比形似内裤的所谓现代派建筑更丑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不会变,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旦失去,再难回来。不难想象,没人指望卑鄙人性会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证。
破坏规矩,首先是对
秩序和现实的不尊重,有些属于反社会心理问题,有些纯粹出于其他目的的反科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道路之时,当偌大一座现代化都市里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止时,如何寻回那些老规矩,如何让老规矩带给人们规规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恰恰是怀念老规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么远,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本能地感到忧虑和愤怒,一种不学而知的良知。怀念北京的老规矩,就像怀念曾经的四九城。
无关老规矩,有关没规矩。
2、《未经沙漠不懂自由》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心底里,偶尔会涌动起这样的歌声来,沙哑、愤怒、狂放。而我的身体却依旧拘束于繁琐日常事务中,只将“怒放”的声音化为轻言细语,与身边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几句细柔的歌词。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如果将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发时,我们常常轻狂自信,以为自己可以无拘无束、轻舞飞扬,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领略最多最美的风景;待到行至中途,几乎无可避免,要经历各种顿挫,从理想的破灭到情爱友谊的背叛,或是亲人的离别、同行者的分道,终有一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是置身于荒蛮无边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难以辨清哪里才是该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时已背负重重压力、种种责任,疲惫不堪,却已欲退而不能。
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种消极逃避。逃不掉的人们,有时会任由迷惘与焦虑的情绪蔓延侵袭,甚至不堪重负,宁愿身体的自戕换取精神的自由解脱。于是,我们的时代,才有那么多抑郁症与自杀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
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但又在无所不在的枷锁之中。”米兰·昆德拉则提醒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如此想来,每一个人原本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者”。束缚我们的,或是名与利,或是理想与责任。是在枷锁中日渐僵化,还是保有灵魂的快乐自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炼和选择。
我认识一位罕见病患儿的妈妈。与人们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绝望过后,她已很少愁眉苦脸,因为生活已化为一件件具体繁忙的事务,不幸与艰难见得多了,让她更懂得珍惜那一点一滴的收获与快乐。
人生行旅该有很多风景。如果其间有漫漫长路须在沙漠中穿行,一样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乐与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问命运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负担与束缚而计较生命的自由与不自由。惟其身经沙漠,才懂得与人相处,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惟其受困枷锁,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3、《胶片或是数码亲情都是核心》
对那幅照片我一直不满意,是爷爷的一幅肖像照片,家里人都说挺好,后来以那幅照片为蓝本又做了瓷版画,但与记忆中的爷爷相去甚远。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在他们身边八年,记忆如磐石,刻骨铭心。两位老人早已离我远去,眼前却总模糊着爷爷踉跄的脚步,耳畔回荡着奶奶的哭泣,永红什么时候再回来啊?
尽管不能诠释内心记忆,但那幅照片我一直珍藏。后来,学会摄影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拍那幅照片并放大,现仍在我的书房里挂着,那是记忆中爷爷唯一一幅照片。
岁月更替,手中有了相机,并从胶片到了数码,科技改变了一切。房间一角堆积的胶片、影集远远不如桌子上那个4T的硬盘所承载丰富,但点滴的记忆,前者所占更为丰满。
于是,内心常彷徨:我们少了什么?
胶片到数码,科技改变的不仅是摄影方式,更是生活方式。一部手机搞定一切,拍照、上网、购物、缴罚款……不经意间,地铁上人手一份的报纸悄然滑落;机场旅客手中的书籍寥寥无几;亲朋聚餐,开心的是这盘菜又可以发朋友圈。
科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1912年,拉蒂格父亲送给他一部小相机的时候,很是稀罕新潮,那时起,他拍摄了他的上流社会家庭亲情。在那个大动荡时代,其行为仅如低头走路一般平凡甚至平庸,几十年后,这些照片成为整个法国社会的时代记忆,入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说到这里,我感觉,关于“胶片时代与数码技术时代”这个命题实则是个伪命题,最新的科技发明的确取代了旧技术,或许也取代了许多美好,但这些东西,或旧古董或新科技,永远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掌握人还是人掌握工具,这是个关键。或者说,这才是命题所指。
于是,悄然问自己,我,能做什么?
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面前,我们是否眼光放得太远,而无力顾及身边——父母的健康,亲人的需求?
前天,在江西老家的三弟,把手机视频聊天功能打开,这是父母第一次使用,看到我在画面里,妈妈兴奋地说:“我看到你了,胡子又没刮。你看到我了吗?”镜头里,父母满面喜悦,绽放的笑容,抑制不住流淌。
有段时间没回家了,我想,得回去了。对了,父亲一直说要爷爷那幅照片,家里没有,这次也得带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