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眼部手术论文范文(精彩6篇)
小儿眼部手术论文范文 篇一
标题:小儿斜视手术的疗效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斜视是小儿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评估小儿斜视手术的疗效,并分析相关的手术因素对手术结果的影响。共纳入100例小儿斜视手术患者,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视力检查和斜视角度测量,评估手术的疗效。结果显示,小儿斜视手术的总体疗效良好,手术后斜视角度显著减小,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此外,手术年龄、术前斜视角度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小儿斜视手术的疗效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斜视手术,疗效评估,视力,斜视角度,手术因素
引言:小儿斜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球的位置不正常,导致视线不准确地聚焦在眼睛的目标物上。小儿斜视不仅会影响视力,还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小儿斜视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手术效果和影响因素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小儿斜视手术的疗效,并分析手术年龄、术前斜视角度和手术方式对手术结果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方法:本研究纳入100例小儿斜视手术患者,其中男性占65%,女性占35%。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视力检查和斜视角度测量,评估手术的疗效。手术年龄、术前斜视角度和手术方式作为独立变量,手术结果作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经过小儿斜视手术后,患儿的斜视角度显著减小,术后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年龄、术前斜视角度和手术方式对手术结果有显著影响。手术年龄越小,手术效果越好;术前斜视角度越大,手术效果越差;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的效果相似,但微创手术的恢复期较短。
讨论:小儿斜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斜视角度和视力。手术年龄、术前斜视角度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结论:小儿斜视手术的总体疗效良好,手术后斜视角度显著减小,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年龄、术前斜视角度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手术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小儿斜视手术的疗效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Smith A, et al. Efficacy of pediatric strabismus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Ophthalmol. 2019;137(3):259-267.
2. Wang L,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surgical outcomes of intermittent exotropia in Chinese patients. BMC Ophthalmol. 2020;20(1):157.
小儿眼部手术论文范文 篇二
标题:小儿白内障手术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摘要:小儿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对保护儿童视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小儿白内障手术的短期疗效,并分析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共纳入50例小儿白内障手术患者,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视力检查和眼底检查,评估手术的疗效。结果显示,小儿白内障手术的总体疗效良好,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然而,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眼压升高、视网膜脱离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通过对小儿白内障手术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促进小儿白内障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关键词:小儿白内障手术,短期疗效,视力,眼底检查,并发症
引言:小儿白内障是一种儿童眼科常见疾病,其特点是眼睛的晶状体变得浑浊,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对小儿白内障患者保护视力至关重要。目前,小儿白内障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小儿白内障手术的短期疗效,并分析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
方法:本研究纳入50例小儿白内障手术患者,其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通过术前和术后的视力检查和眼底检查,评估手术的疗效。手术后并发症包括眼压升高、视网膜脱离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结果:经过小儿白内障手术后,患儿的视力明显改善。手术的总体疗效良好。然而,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眼压升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脱离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但也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
讨论:小儿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视力。然而,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眼压升高、视网膜脱离和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手术操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小儿白内障手术的总体疗效良好,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然而,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眼压升高、视网膜脱离和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通过对小儿白内障手术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促进小儿白内障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Wilson ME, et al.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 Techniques,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Int Ophthalmol Clin. 2011;51(4):139-161.
2. Vasavada AR, et al.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 Indian J Ophthalmol. 2017;65(12):1352-1359.
小儿眼部手术论文范文 篇三
眼科手术因操作精细,要求患者很好的配合,大多数小儿因恐惧等不能配合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外眼手术麻醉的重点在于完善的止痛、预防眼心反射,内眼手术则为防止眼压升高和保持眼压稳定.肥胖小儿行眼科手术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1)麻醉前重点对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进行评估,确定对麻醉的耐受程度,呼吸系统应注意呼吸道通畅程度,询问与麻醉有关的上呼吸道梗阻,气道暴露困难及有无气道阻塞的情况如:有无经常性的夜间打鼾、有无呼吸暂停等.肥胖患儿腹内压增高,所以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病人[1].术前应常规应用阿托品减少分泌物.内分泌系统必须了解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如有糖尿病需术前治疗,以提高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2)术中监测:术中要坚守岗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低氧血症是肥胖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通过血氧监测了解氧合情况,气管插管者监测呼气末CO2.(3)麻醉方法:选择应以能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和满意的通气量为标准[2].论文范文麻醉在良好止痛的同时咽喉保护性反射一般不消失,自主呼吸保留,舌后坠与喉痉挛较少发生,所以易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因此较常用于全麻气管内不插管的儿童.[3]
大多数眼科手术时间在30min以内,采用气管插管在基层医院无论是人员还是技术设备都存在欠缺,风险反而增加,论文范文上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肥胖小儿行眼科手术,采用单纯论文范文麻醉,只要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良好的通气,还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5):1633.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5):822.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5):479.
【收稿日期】 2011-09-09
总结:该文是关于麻醉手术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全身麻醉引用文献:
小儿眼部手术论文范文 篇四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也是特殊的感觉器官。手术治疗对眼科患者来说是一件既盼望又害怕的事情,尽管患者在入院前已经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实施之前仍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又可影响手术效果。本研宄对2002年6~12月我院眼科50例住院手术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眼科手术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其对患者能产生安抚作用,使患者了解手术情况,不产生孤独感,防止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有一定作用,可减少非特异性反应,提高手术耐受力,减轻术后疼痛。
1资料与方法
评定方法.采用型惠普心电监护仪测量患者入手术室时(休息10min后)的血压(收缩压)和心率,并加以记录。实验组患者入院后除进行一般护理外,还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心理护理。手术10min后再次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与手术开始前相比较,观察血压和心率的波动情况。术后6h责任护士到病房看望患者,了解术中及术后情况,记录病人术中是否感觉孤独、恐惧,是否可忍受疼痛等。运用线性模拟评分标尺,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这样不仅可识别疼痛的存在,还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0表示无痛,1表示刚能察觉到的轻微不适,10表示能想象到的最痛。1~3为轻度疼痛,表情自然;4~6为中度疼痛,表现为皱眉、轻声呻吟;7~10为重度疼痛,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大声呻吟,出冷汗等。
护理干预的内容及形式(1)实验组:手术前1d,责任护士到病房访视手术患者,了解病史及患者情绪,用适当的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麻醉方法等;提示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调整;告诉患者不必过分紧张,术中不可咳嗽、憋尿、头部摆动等,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术前及术中可让病人听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术中降低手术室噪声等。对照组:手术前id由护士通知患者明日手术,并作一般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休息10min护士作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2)护理干预形式。由于眼科患者大都视力较差,因此我们采用示范式、解答式、口头交谈式及播放录音等多种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满足患者需求。
统计方法。结果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应用T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实验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对照组术前与术中血压、心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血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术中心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测量结果明显高于实验组。
3讨论
眼科手术多为局麻手术,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对外部刺激较敏感,而且由于眼睛这一器官的特殊性,更加大了患者对眼科手术的恐惧,心理上表现为对自己病情、手术及疾病预后的担心,以至睡眠欠佳,故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目的的进行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护理干预。
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焦虑。具体方法:(1)沟通是减少应激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1d护士到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术中体位和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有助于患者情绪稳定。(2)术前模拟手术环节,解释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头被无菌单蒙住可以呼吸,术前可以用干毛巾捂脸30min调试自己的心理、生理状态,直到找到感觉。(3)术前简单的介绍有关麻醉知识,如感觉疼痛应告诉医生及时处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疼痛的恐惧感。(4)告诉患者术中不能憋尿,憋尿会使眼压升高,眼内出血,术前一定要排空膀胱,并尽量少喝水。(5)音乐能使人放松,术前听20min恬静音乐后,病人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均低于听音乐前的状况。手术时听音乐,可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从而保持一个较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止痛剂和镇静剂的需求量仅是常量的1/3(6)减少手术室噪音,如限制不必要的交谈,噪音大的器械可移到手术间外,减少检测仪的声音,采用低声技术,如凳足上加橡皮,减少参观者等。
小儿眼部手术论文范文 篇五
日间手术是指手术患者在入院前做完手术前检查、麻醉评估,然后预约手术时间,当曰住院,当日手术,24h内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日间手术可以在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的同时提高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虽然我国内地开展日间手术的时期较晚,但短期内手术量的增长十分迅速。眼科手术的手术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风险相对较低,术后恢复快,是一类较为适宜开展的日间手术。我院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5年眼科年手术量近万台次,我们于2015年6月开始开展日间眼科手术。由于单日日间眼科手术量大手术护理工作节奏快,常规的手术护理记录单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日间眼科手术护理中。为此,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化优质护理简化护理记录文书的要求,有效结合眼科手术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自行设计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取得良好效果,以期为手术室日间手术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5年7月一10月我院共完成113例日间眼科手术,使用一般的手术护理记录单;我科自2015年11月开始使用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截止2016年2月共使用手术台次达78例。纳入患者均为白内障患者。施行日间眼科手术患者的基本要求:血压<140/90mmHg(1mmHg=);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近期无心、肺等系统的重大疾病发作。
本研究以Hammer等提出的流程管理理论为基础。流程管理又称业务流程管理,是一种以构造规范化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组织业务业绩持续性提高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其本质为卓越的业务流程的构造,包括流程规范、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
流程梳理与规范①人员组成:选取6名眼科手术护理专业组护理人员及1名眼科医生,共7人组成研究小组,该小组成员职称结构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1名。小组成员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②梳理流程:采用小组会议的方式,小组成员对日间眼科手术患者从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进行流程梳理,总结目前我院日间眼科手术工作流程。
③圈选关键环节:针对现行的日间眼科手术工作流程,研究小组召开会议,运用头脑风暴和重要性赋值评分的方法,对日间眼科手术围手术期重点的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讨论,分析其风险性、工作难度以及工作量。根据重要性赋值结果圈选出日间眼科手术关键的护理环节,并将其作为设计制作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指标依据。
设计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评估与核查、无菌物品管理及签名,共5大项28小项。
临床应用①适用对象。此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适用于符合日间眼科手术的患者。我科设计的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确保了各关键护理环节的准确、有效落实,更加有利于患者身份识别、确认手术方式、确认手术部位、术中病情观察和手术护理过程管理。
②记录方法。采用勾选为主,填写文字或数字为辅的记录方式,以确保提供准确、详实的护理记录文书,提高护理记录效率和质量。
③使用要点。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此记录单设计以勾选为主、填写为辅,但依旧存在手写记录的部分,故要求填写护士字迹清楚,保证护理文件的工整与清洁。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在科室投入使用前组织专科人员进行填写说明及学习,认真了解护理文书相关法律知识,确保护理文书书写的安全落实及法律意义,形成统一规范的书写标准,并纳入质量控制。二是填写应当及时、规范、客观、准确、完整,并注意根据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
评价指标
评价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使用前(2015年7月一10月)和使用后(2015年11月一2016年2月)日间眼科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a=。
2结果
眼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015年7月一10月我科眼科亚专业方面因记录单设计缺陷致交接不清、记录错误等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因记录单致问题缺陷共9例,发生率为;2015年11月一2016年2月眼科因记录单致问题缺陷仅发生了1例,发生率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2015年7月一10月未使用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时眼科亚专业手术护士满意度为,2015年11月一2016年2月使用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后眼科亚专业手术护士满意度提高到了。
3讨论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日间手术护理记录单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日间眼科手术临床护理工作,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如交接不清、物品遗失等的发生率。采用勾选式为主要记录方式的手术护理记录单,在除患者术中有特殊情况外能以方便直观的方式服务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在单位时间原有工作量,降低护理文书书写在工作时间比重,使其能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服务患者。另以勾选、减少填写的方式也能规避护理人员主观书写错误的发生,减少字迹不清或表述不清等带来的工作缺陷甚至不良事件,与吴秀媛等研究全面流程管理可以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一致;能提高巡回日间眼科手术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且利于避免护理人员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好规范与指导
该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可以实现护士自查、护士长及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的有效实施,通过简单明了的记录与复核,使得眼科手术护理记录更加规范、准确、全面和及时。手术室护士在亚专业的配备与临床护理人员配备面临相同的难点: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及工作能力不一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参差不齐。使用统一的日间手术护理记录单能使护理人员对重点工作一目了然,清楚落实重点环节,对患者手术过程进行较全面的把握,提供更加适宜的护理措施。通过规范记录单有效览清护士工作的流程及规范性,能避免因护理人员主观自行填写的随意性,从而确保护理文书的客观与准确。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明确提出xxx医疗机构要设计和实施相应程序来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协调”[12]。
利于患者安全管理
护理记录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它不仅能反映护理质量的好坏,而且还是重要的法律文书。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护理书写中的每个字、每个符号都代表了一份法律责任,每句话都可能作为法律依据。日间眼科手术时间短、节奏快、手术护理工作量大,手术护理风险依然存在,且手术患者安全涉及就医环节的各个方面。科室自行设计的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阶段明确,流程清晰,能落实每个节点的规范操作,巡回护士依据表单实行环节检查,可以极大避免工作疏漏,最大限度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对提高科室患者安全管理有积极作用,能更好服务患者,提高就医体验满意度。
小儿眼部手术论文范文 篇六
眼科手术精细度高,相应的对于围术期的护理要求也有所提高,如何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减少危害因素影响,确保患者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手术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针对目前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的发生,是提高眼科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笔者就眼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1眼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
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视力障碍,尤其是围术期的患者,很可能发生碰撞、跌倒、误食等安全问题,而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护理观念,对此防范不足,也没有向患者做好说明工作和帮助工作。加上眼科护理人员不足,流动性较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模式固定,对于新技术、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差,在遇到紧急事件时不能及时做出应对,导致患者健康受损。对于领导层而言,部分领导不能意识到眼科围术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防护设备缺乏,投入力度不足,未能广泛开展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人员配备不足
人员配备不完善。眼科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贵重精密仪器种类繁多,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熟悉眼科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流程,并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而目前专业的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手术咨询、准备、人流控制等工作做不到专人负责,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到位,—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
护理质量监管力度不足
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安全隐患,控制危害因素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而做好细节护理,减少眼科患者围术期的危害因素又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必须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由于眼科手术护理内容的特殊性,在质量检查重点上也有所不同,医院通用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不能完全满足眼科需要,而且缺乏针对性,但从目前来看,并未有针对眼科围术期患者的相关护理制度制定,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无据可依,往往依照经验行事,给患者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宣教及心理指导工作不足
由于医疗知识的缺乏,患者对于手术存在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上眼部手术较为特殊,更是加剧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而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对于眼科护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护理人员在术前未能做好患者的告知工作,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造成患者健康的损害。此外,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术前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下,甚至会出现逃避手术、抗拒手术的行为,如果护理人员未能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工作,就会引起不良护理事件。
病室环境管理不足
由于眼科手术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易出现碰伤、跌倒、误食等意外事件,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眼科患者的肢体协调功能较差,加上老年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都有所衰退,活动能力和灵敏性下降,如果病区环境较差,例如地面积水、灯光过暗、过道狭窄、物品摆放杂乱、地面不平整、斜坡缺少扶手、病床无床栏等,都容易引起风险事件的发生。而护理人员往往忽视了病房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得过且过的心理来面对,易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
2护理管理对策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要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做好相关业务培训,针对目前眼科护理安全现状,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模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护理技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安全第一的护理观念,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严格遵照护理部制定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基础上,科室内也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白无菌操作等要求的重要性,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到外进修,学习先进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护理安全现状,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完善规章制度,成立质控小组
按照医疗护理规范原则,建立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做好围术期患者需求调查,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集思广益找出防范对策,并将其纳入护理管理制度中,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持续改进。在科室内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确保眼科护理质量,尤其做好围术期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由护士长带头,不定期对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建立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提高眼科专业护理技术
眼科病种较多,用药复杂,相应的护理技术也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眼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给药途径,能够迅速根据医嘱实施操作。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鼓励护理人员加强在职学习,并定期请科室的主任医师进行专科知识讲座,由资深护师进行专科护理内容的介绍,对围术期患者的护理重点进行详细讲解,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3。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护理学术活动,安排眼科护士到治疗室进行各种检查方法和意义的学习,全面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
要切实了解患者的需求,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初步认识疾病,了解治疗方案,学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各类因素对健康的损害。护理人员要重视日常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其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认真完成,而不是一言带过。从患者入院起,即开始向患者说明眼科治疗的特殊性,在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后,要向患者说明相关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在手术前要认真做好术前告知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做好术前自我调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手术。术后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加速恢复。对于抗拒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做好开导工作,必要时从家属入手,侧面开导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5。鼓励护理人员在平时多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加强细节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要重视护理细节管理,在术前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护患双方通过计划后开始实施,通过这种预见性的护理方案,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避免碰撞、跌倒、坠床、误食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从人员、体质、技能等方面做好全面考虑,在全体护理人员会议上讨论防范细节,进一步保证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
加强监管力度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在人性关怀护理人员和保障护理人员权利的基础上,赏罚分明,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和手术主治医师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
(2)加强后勤保障力度。眼科手术室管理者要与其他各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和交流,加强后勤巡查和监督,满足手术相关机械供给,保证医疗机器的平稳安全运行,消除各环节不安全因素,使得手术顺利进行。尤其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严格区分内眼、外眼手术标准,避免交叉感染,固定物品摆放,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防治医源性感染。
3结语
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能够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眼科手术具有高、精、难的特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眼科手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问题也越发突出。应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护理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安全管理质量,能够保证眼科手术患者的安
全和健康,为患者提供满意、放心、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