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论文范文大全最新【优秀6篇】
农学论文范文大全最新 篇一
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影响,对策
一、引言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转变,其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现代化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总体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农业现代化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依靠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产业链条相对较短。而农业现代化可以引入新的农业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丰富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通过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农业现代化还可以带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三、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的对策
1. 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要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
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现代化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电网等。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率,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引导和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支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
四、结论
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农学论文范文大全最新 篇二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旨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引言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1. 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农田土壤的养分流失和酸化,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土壤污染还对地下水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2. 水资源短缺
农业是水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随着农田的扩大和灌溉设施的建设,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排放到水体中,对水质造成污染。
3. 生物多样性减少
农业生产模式的改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依靠大规模的单一作物种植和大规模的养殖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单一化,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鸟类等生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绿色农业技术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无农药、无化肥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
2.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设施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3. 促进农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可以相互促进。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态保护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态保护,并提供相应的经济补贴和奖励措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政府、农民、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入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学论文范文大全最新 篇三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导论 12-32
选题背景 12-15
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合作社纵向拓展业务领域 12
农业现代化需要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发展 12-13
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合作社加强纵向控制 13
发达国家合作社朝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 13-1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14-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6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5-16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6-28
国外研究综述 16-22
国内研究综述 22-27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27-28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8-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28-29
研究方法 29-30
数据获得 30-31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31-32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体化理论基础 32-44
纵向一体化理论 32-36
纵向一体化的概念及类别 32-33
纵向一体化与范围经济:古典经济学视角 33
纵向一体化与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视角 33-35
纵向一体化与社会分工:分工视角 35-36
农业的一体化理论 36-40
农业的基本特性 36
农业一体化概念的提出 36-37
农业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37-38
农业一体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38-40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40-4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概念 40-41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类型 41-42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作用 42-43
本章小结 43-44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44-53
国外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经营情况 44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现状 44-5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纵向一体化情况基于宏观数据 44-46
农民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基于调研数据 46-50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取得的基本成效 50-51
本章小结 51-53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水平测度 53-64
纵向一体化测度理论与方法 53-55
价值增值法 53
主辅分离法 53
投入产出法 53-54
里昂惕夫指数 54
Davies-Morris 指数法 54-55
定性评价法 5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构建、权重确定及测度模型 55-60
指标体系构建 55-57
指标权重确定 57-60
测度模型 60
数据整理及实证分析 60-63
数据整理 60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0-63
本章小结 63-64
第五章 纵向一体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分析 64-72
合作社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64-66
纵向一体化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4-65
合作社治理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5-66
理事长特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政府支持与合作社经济绩效 66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66-68
理论模型构建 66-67
计量方法选择——二元 Logistic 模型 67-68
影响合作社经济绩效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68-70
变量统计性描述 68-69
实证分析 69-70
本章小结 70-72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合作社角度 72-84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72-74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2-73
交易成本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
自身特征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3-74
外部环境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 74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及计量方法选择 74-75
理论模型构建 74
计量方法选择——Tobit 模型 74-75
合作社纵向一体化影响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75-82
模型变量及统计性描述 75-77
计量结果与讨论 77-82
本章小结 82-84
第七章 社员参与合作社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员角度 84-95
研究假设 84-87
社员个人及家庭特征 85
社员信息化特征 85
社员生产特征 85
社员入社特征 85-86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 86
交易成本 86-87
村庄特征 87
理论模型构建及计量方法选择 87-88
理论模型构建 87
计量方法选择——有序 Probit 模型 87-88
变量统计性描述及计量结果分析 88-93
变量统计性描述 88-90
估计结果分析 90-93
本章小结 93-95
第八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和边界讨论 95-111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95-103
合作社不同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原则 95-96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及案例分析 96-103
基于产业角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纵向一体化模式比较 103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演进路径 103-105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模式选择的原则 105-109
与合作社所经营农产品的产销特性相适应 105-109
建立在合作社自身实力基础之上 109
农民专业合作社纵向一体化边界讨论 109-110
本章小结 110-111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1-117
研究结论 111-113
政策建议 113-115
提高对合作社财政扶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合作社发展 113-114
促进合作社管理规范化,严格监督各项法律、政策的落实 114
合作社应制定纵向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有效风险规避机制 114-115
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着重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 115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的素质和水平 115
本文研究不足及展望 115-117
参考文献 117-124
附录 1:合作社理事长调查问卷 124-131
附录 2:合作社社员(农户)调查问卷 131-138
致谢 138-140
农学论文范文大全最新 篇四
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输出不断提高的形势之下,群众的眼光不仅仅聚焦于农业生产的质量,其背后的农业生态环境也得以被越发重视。农药使用的泛滥,造成了土壤结构的深度污染,同时也对周边的水资源处理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使得原有的生态平衡面貌被打破,我国农村区域的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难以被保障。
尤其是我国农业化肥的使用过度,远远超出了土壤原有的承受能力,使得农业难以进行可持续化发展,农业的生产效率不进反退,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恶性循环经济财产的损失。同时,由于农业用地的结构被破坏,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近年来频发的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都和不科学的农业生产作业有着直接的联系。
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为了解决人口的最基本生存需求,部分区域的土地势必需要进行超负荷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在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其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且其人口数量也相对较大,相关农户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呈现明确缺乏可持续化发展的意识,所以导致其农业生产领域的破坏,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同时也带来了数量巨大的城市垃圾。而城市的生活空间较为有限,无法排出的生活垃圾往往会流入农业环境中进行处理,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领域的生态污染,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力。
2处理好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地方职能单位需要深入各个农业区域之中,了解每一个农业生产企业或个体户,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针对污染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改善处理,最大程度上避免我国农业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针对产生的生活垃圾,需要做好合理分类处理的工作,并以更为科学化的方式处理垃圾,尽量避免使用原有的焚烧法、填埋法等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垃圾处理方法。针对部分有价值的垃圾,相关职能单位需要加以二次循环使用,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农村区域最值得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即为沼气,不仅能够作为能源加以使用,还能利用沼气进行化肥处理,确保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和质量。此外,针对最为常见的水资源,相关职能单位也要做好节约保护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节约用水意识。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政府需要加大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资金投入,并积极联动我国高校,驱动高校开设更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专业,让更多的高知识、高文化、高素质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实现多元化、科学化农业生产发展。为了更好调动我国农户的积极性,首先政府相关职能单位需要组织好科学培训工作,驱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现代化农业的学习过程之中。其次,职能单位还需要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针对在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策略农户,可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更好激发农户的改造积极性。
积极保护农业资源
土地资源是整个农业生产活动中最为基础的资源之一,所以政府职能单位的首要任务即为设置好农业领域的区域划分工作。针对加以使用农业生产的区域,严禁外来的企业或工厂单位进入耕地区域,保障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使用。政府职能单位要对自己的农业区域做好规划,划分好农业生产的红线。针对每一位实际农业生产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一位农户以规范和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种植作业。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处理上,政府职能单位需要加以合理分配工作,确保每一位农户都有水资源加以使用。此外,职能单位还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障每一位农户使用安全、合理的方法进行农业生产,最大程度上杜绝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我国农业生产区域的污染破坏现象。只有从根本上做好了农业生产指导工作,才能真正完成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
农学论文范文大全最新 篇五
农业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
农村经济 发展 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
文章首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然后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1 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
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2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3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准确到位;政府还要使农村信贷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的力度,要确定好支农资金的比例和额度,并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启动。另外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使国家能更合理地安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要想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使农业生产多元化,将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使各种农产品的产出得以增加。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各种农产品,同时还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因此,下一步进行农村改革就是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可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这种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因此,这种产业化必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4 结论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性投入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有效引导相对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
农学论文范文大全最新 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明显加快,农业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全面了解其发展的特点历程以及面临的问题等。基于此,探讨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区域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关部门在农业资源利用、绿色产业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整体经济上的战略地位。全面了解农业区域经济理论及其特点等,针对当前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才能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
农村经济阶段
农村经济一直是农业区域的核心内容,农民的种植与养殖是农业区域注重的关键要素,然后确定收购与缴纳的明细内容。在这一阶段中出现了很多国营性组织以及合作性的企业,其规模不大,技术缺乏先进性,产生的经济总额在区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少,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区域经济不会拉开很大的差距。
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农业区域经济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各个乡镇企业,销售渠道逐渐完善,提高了经济效益,但资本的投入较少,政策的限制以及局限性对企业的建立带来了一些影响。在这一阶段,乡镇企业的主体性作用在扩大,区域之间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越来越显著,尤其是沿海城市、发达城市下的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远远领先于其他区域,这也是必然的一种现象,而由此便形成了农业区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发展的一些城市,如浙江温州、江苏无锡等。
三化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农业科技发展也不断地加快,农业实现了全新的发展态势,农产业与加工业等快速兴起,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城镇化越来越明显,向小康社会迈进了巨大的一步,深化了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很多目标,一些城市在竞争中发展起来,并成为了区域重点的城市,形成了区域经济中心,如广东东莞、广州等。
2我国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
农村化
农村化是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与农业,如果脱离了它们,农业经济也将不会存在。农村与农业是农村经济重要的核心内容,因此需要加以重视,发挥它们的优势,积极开发资源,实现农业区域经济的市场化发展。
地域化
地域化也是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之一,具体而言,农业区域经济是在规定的空间范围中发展的,包括地理界限以及行政划分等。以县城区域经济为目标,进行社会再生产,其中涉及生产、划分、消费等活动,在一定的地区内开展,某些职能权限都在所规定的区域之中。
结构化
结构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所有经济的总和,其中包括各项产业、市场经济所有制,农民经济收入,政府支出与收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业区域经济体现出来了显著的结构化特点。
综合性
农业区域经济是较为完善的体系,可以将它作为国民经济的一种写照,体现出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行业、领域和机构。农业区域在运行中将生产、制作、经营、管理以及销售等为一体,因此能够显现出较强的综合性。
3农业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化发展停滞不前
城、乡分别管理的体制,使得无法发挥农业区域经济的主体性,其自身的发展缺乏独立性与空间性,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无法较快地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城镇区域较小的凝聚力也会较低,除此之外,在交通与通信方面严重落后,整体的'发展必然会严重落后。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寻求市场,以市场性的发展为目标,遵循市场性原则。只有形成开放性的经济,才会突破各种限制性的因素、适应市场的发展,要转变思想,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紧贴市场,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资源整合不足
农业区域经济相对于城市经济来说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且自身的资源有限,涵盖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天气资源、生产资源要素等,缺乏先进的人才、科研、设备等。农村当地人们的教育水平不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等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其自身的经济、环境、生产将会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逐步得到提升,因此需要纵观全局,把握整体的意识,积极寻求市场经济交接点,了解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积极地整合市场资源,将自然资源、地理资源、天气资源等等有效的整合起来,以便于更好地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只有完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挥政府的职能,合理进行规划,提高服务意识,将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才能发挥主体性作用,增加农业区域经济总值,提高农业的财政能力。
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当前,农业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现代化农业停留在初始阶段,第二产业中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质量不高,第一、二、三产业在发展中比例严重不协调,传统产业仍占绝大多数,创新的产业屈指可数,各个产业之间的对接性不强,工业也不能及时为农业提供帮助。针对此问题,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严格管制农产品的品质,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开发适合的养殖业及林业等,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布局。
政策体制的局限性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财政在农村农业的投资与支出随着发展在增加,但仍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因农业区域的地理、气候等因素,我国的较大项目产业都会建立在大城市中,农业区域无法依赖较大的项目产业,进而不利于农业区域经济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应完善政策体制,如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加大扶持优惠力度、增加资金的投入、制定补贴制度,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建立借贷绿色渠道,避免融资困境,从政策上的角度出发,实现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4结语
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严加重视,本文阐述了农业区域发展阶段与发展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促进农业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