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优选3篇】
论文:浅谈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 篇一
幼儿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午睡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本篇论文将从幼儿午睡的重要性、影响幼儿午睡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幼儿午睡习惯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幼儿午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午睡可以帮助幼儿恢复疲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午睡还有助于幼儿的脑部发育和记忆力的提高。研究表明,午睡可以促进大脑对学习的记忆和巩固,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因此,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至关重要。
其次,影响幼儿午睡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午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庭环境嘈杂或者有其他干扰因素,幼儿很难入睡。因此,为了保证幼儿的午睡质量,家长应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其次,孩子的身体状况也会影响午睡。如果幼儿身体不适或者有疼痛感,他们很难入睡。此外,幼儿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会对午睡产生影响。如果幼儿吃得太饱或者太饿,他们也很难入睡。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午睡条件。
最后,如何培养幼儿午睡习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家长和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传身教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其次,给幼儿创造一个适合午睡的环境。可以将幼儿的床铺摆放在安静、通风、温暖的地方,搭配柔软的床上用品,如被子和枕头,以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制定规律的午睡时间表,让幼儿养成按时午睡的习惯。当然,幼儿的个体差异较大,不同的幼儿可能需要不同的午睡时间和方式。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综上所述,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午睡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
论文:浅谈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 篇三
兴化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唐涓涓 摘要:幼儿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睡得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对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同时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午睡要重视质量,让幼儿享受睡眠带来的快乐。关键词:幼儿 午睡习惯 培养
睡眠是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活动,是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好的身体。宝宝睡得好不好,不只是家长和老师烦不烦的问题,而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最重要的问题。《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1]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的重要目标。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午睡习惯呢?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创设丰富有趣的睡前活动
睡前活动对幼儿促进消化,平缓情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动时间较短,这就要求活动内容的选择以轻松、活泼为主,而且运动量不宜过大。睡前过分的运动会引起幼儿兴奋和精神紧张,反不利于睡眠。我们通常在小朋友们吃完午餐后会带他们到操场上散散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意思是说吃完饭后稍稍活动一下,在躺下休息有利于健康。如果说散步形式是很好的健康方法,那么散步中的穿插内容则是教育契机的体现。我们用轻快的儿歌、童谣搭配他们有力的步伐,给予他们丰富的节奏感和艺术刺激。我们将操场设置成变幻的的舞台,从徒步行走到接话传龙、从音乐之声到轻歌曼舞,许多知识内容以一种独特、快捷的方式呈现在小朋友的世界中。例如:在诗歌《春天》的教学后,教师用拍手、跺脚的手势来带领幼儿演绎诗歌中的意韵美和节奏美。
在散步活动的基础上,幼儿有了表达和表现的欲望,我们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支持幼儿无阻碍的情感表达。例如:在餐后,让幼儿到图书角进行简单的阅读,或集体阅读,或小组阅读,或结对阅读,也可尊重幼儿的需要让他们自主阅读。这样日积月累,他们不但积累了知识,更交流了感情。
与幼儿交流中,只要是幼儿感兴趣得的,安全的都可以帮助幼儿成为他们活动的内容。如:幼儿对彩绳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因势利导引出会跳舞的绳子,伴着轻盈的音乐,让绳子随着手腕抖动,让身体也怕陪着绳子转圈圈。有型的绳子在音乐的作用下变成了无形的想像。在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幼儿享受这着简单的快乐,放松了身心。为接下来的睡眠做好精神准备。
二、做有责任心的志愿者
《纲要》指出:“环境(当然包括寝室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2]
在以往的一日生活中,老师会事先帮孩子们做好睡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室内布置、拉好窗帘、定时通风、设定温度等。这些工作给他们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午睡环境。如果我们借助幼儿共同参与管理的教育契机,幼儿不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更能体验和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设计的每日志愿者活动中幼儿轮流查看班内的寝室环境并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汇报,幼儿总是乐此不疲地行走在寝室的各个角落,帮助老师挖掘出隐藏的危机。例如;我班有个小朋友叫阳阳,他不但年龄小而且任性又调皮。他的口袋里经常装一些小纽扣之类的东西,然后偷偷藏起来玩。一天,涛涛做志愿者的时候仔细地将洋洋藏在枕头里的小珠子给查了出来。原来这些珠子是阳阳从其他小朋友的衣服上扒下来的,睡觉时含在嘴里觉得很有意思。虽然他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但小朋友中潜藏的危险是不容忽视的。在一个班里,老师要同时对几十名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是有困难的。我们提供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把重点落在主要问题上,还可以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的教育过程中来。例如:志愿者会在幼儿上床前提醒幼儿小便洗手;上床后又会检查他们的衣服有没有叠放整齐,鞋子有没有放在相应的地方。每个志愿者做起事情来都非常认真,那一本正经的表情让我们看了好欣慰好高兴。所谓习惯就是在他们的共同管理生活中形成的。
我们还经常用一些问题来激发孩子们的工作热情。例如:你们认为今天的志愿者干得如何?好在哪里?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呢?假如是你,你还会做些什么?只有带着问题,带着向往,孩子们的管理工作才会成为他们成长的阶梯。
三、运用有效的互动策略
1.适时的观察互动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蒙台梭利曾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作过精辟的论述:“唯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正真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的成长需要。
在幼儿午睡时,我们如果匆忙让幼儿躺下睡觉,往往适得其反,更会忽略和错过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教育素材,因此,我们要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我们的指导和帮助。对此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当孩子们心情大都平缓安静时,我们会给他们欣赏一段舒缓的音乐或听一个睡前小故事,适时帮助孩子了解这样的乐曲带来的作用,引导孩子学会聆听,获取知识和对艺术的熏陶,以培养孩子对信息的敏感性。其次,当孩子情绪高涨兴奋时,我们就会鼓励幼儿进行小评比转移情绪。例如:每次上过音乐课后,孩子们都特别高兴,临睡前嘴里还有力地唱着: 我是小海军。这时,我们会让孩子停下来做一个“木头人”的小比赛,看谁坚持的时间长,很快孩子们都会躺下来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就睡着了。再次,当出现偶发事件时,我们便引导幼儿思考和学习。例如:在个别幼儿生病不舒服时,我们组织幼儿展开睡前健康身体的讨论,让幼儿感受到睡眠中的注意点,发现正确的睡姿对身体的重要性,懂得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着凉,但被子不能捂住小脸,天气冷时不可连这毛衣睡觉等。这些给予了孩子们自我服务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
2.适度的指导约束
生性活泼,做起事情来往往也会无拘无束。例如:以往孩子们出了寝室门就会大声讲话,出门时门被关的砰砰响,中途下床穿鞋,鞋带是吱吱的叫,直接影响了其他幼儿的午睡质量。然而安静的环境是良好午睡的前提。因此,对幼儿的某些行为要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约束。睡觉前,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讨论细节问题,比如:睡眠中有幼儿要叫老师怎么办?出去小便该怎么办?有特殊需要怎么办?在午睡期间,我们和孩子以简单的手势做交流,避免发出任何声响。这让孩子们明确午睡时做任何事要轻。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和体验,懂得了为人礼仪,提高了自觉遵守纪律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总之,午睡活动在教师充分的设计准备中被赋予更多的教育价值,在老师适宜的互动指导中带给孩子更多值得思考和发现的宝贵经验。[3]但愿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尝试能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热爱睡眠,热爱身体,热爱生活的种子,这是让他们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基本。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P31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教育教学).《幼儿教育》《发现之旅》2012年5期: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