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范文【优质6篇】
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消费量逐年增加。然而,牛羊屠宰监管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屠宰环节的卫生安全、屠宰设备的质量等。因此,为了保障屠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牛羊屠宰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屠宰监管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对牛羊屠宰场进行了走访,了解了屠宰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向相关从业人员发放了问卷,了解他们对屠宰监管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屠宰环节的卫生安全存在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屠宰场存在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例如,有些屠宰场的清洁措施不到位,未能及时清理屠宰残留物;有些屠宰场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如屠宰过程中使用的器具未进行及时消毒等。
2. 屠宰设备的质量问题
部分屠宰场的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如刀具锋利度不够、机器运转不稳定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屠宰效率,还可能对屠宰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3. 监管力度不够
调研发现,部分屠宰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管措施不严格、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这导致了一些屠宰场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对屠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四、调研建议
1. 加强屠宰环节的卫生安全监管,增加清洁措施的力度,确保屠宰场的环境卫生达到标准要求。
2. 提高屠宰设备的质量,加强对设备的监督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 加大对屠宰场的监管力度,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加强对屠宰场的巡查和检查频率,严厉打击违规操作,确保屠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结论
牛羊屠宰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加强卫生安全监管、提高设备质量和增加监管力度等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屠宰监管工作,保障屠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牛羊屠宰是肉食消费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牛羊屠宰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屠宰监管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通过走访屠宰场和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了屠宰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对屠宰监管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
1. 屠宰环节的卫生安全存在问题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屠宰场存在卫生安全方面的问题。例如,有些屠宰场的卫生措施不到位,未能及时清理屠宰残留物,存在卫生死角;有些屠宰场的卫生设施老化,无法满足卫生要求。
2. 屠宰设备的质量问题
部分屠宰场的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如刀具锋利度不够、机器运转不稳定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屠宰效率,还可能对屠宰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3. 监管力度不够
调研发现,部分屠宰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监管措施不严格、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这导致了一些屠宰场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对屠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
四、调研建议
1. 强化屠宰环节的卫生安全监管,加强对屠宰场的巡查和检查,确保卫生措施的落实和卫生设施的正常运行。
2. 提高屠宰设备的质量,加强对设备的监督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 加大对屠宰场的监管力度,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加强监管措施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操作,确保屠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结论
牛羊屠宰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加强卫生安全监管、提高设备质量和增加监管力度等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屠宰监管工作,保障屠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管理制度落后,竞争力不强。第二,大型龙头企业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大型企业仍然依靠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严重忽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自己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产品,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及时采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存在产权不明晰、决策不科学的问题,仍然依靠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集团企业,使企业长远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企业严重缺乏稳定的原料基地,有的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手段有待提高。
2.2 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在利益分配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企业与农民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一些企业往往凭借其自身的强大经济优势,在与农民签订合同时故意损害农民利益,使所订立的合同条款尽量有利于企业。第二,利益主体双方不守信用。有些地方,当产品市场价高、产品畅销时,农民往往违背合同,不愿将产品卖给企业,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市场价低、产品滞销时,企业又不愿意按原定合同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经常压级压价,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第三,违约追索成本高。
2.3 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
畜牧业产业化要求畜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要有机联合;但我国的畜牧业集团化却存在产中、产前发达,产后加工严重滞后的格局,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量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60%~ 70%,而我国肉类加工比重不到5%,且加工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还存在着加工深度不够、花色品种较少和优质高档品种比重低的问题。
2.4 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
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继续增加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资金投入的支持。今后,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必须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针。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中,确保投资及时到位。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应保持在10%以上,到逐步提高到15%以上。各级政府在税收政策上,要对产加销龙头企业视同开发性农业企业,实行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对区域性重点民营龙头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各级财政也要把畜牧业产业化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增设扶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基金;各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应从资金投向和资金结构上向畜牧业产业化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倾斜,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农业信用合作社也要在贷款方面向畜牧业产业化倾斜。
3.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事关产业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地要根据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在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其次,也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新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鼓励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此外,还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和企业管理者自觉履行各种经济契约和合同,尽量减少产业化发展中的履约交易成本,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3.3 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引导龙头企业探索企业与农户互惠互利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鼓励同行业强强联合积极协助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经纪人成立行业协会或商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服务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发展的格局。最后,对龙头企业和为畜牧业产业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组织,政府从计划审批小工商登记、征收所得税、征用土地、聘用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并给予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扶持其发展;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资本和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畜牧业,参与畜牧业的产业化改造。
关于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加快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我们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据我县河多、滩多、坡多、草多等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我县被确定为国家小尾寒羊种羊繁育基地、鲁西黄牛基地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重点县的有利条件,以发展奶牛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不断壮大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规模,畜牧业已占据了农业的半壁江山,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xx年12月底,全县大牲畜饲养量万头(其中肉牛饲养量万头,奶牛万头),生猪饲养量万头,山绵羊饲养量万只,家禽饲养量1026万只。肉类总产15296吨,禽蛋总产34560吨,奶类总产4509吨。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12家(其中被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发展规模养殖小区16个。形成各类专业村112个、专业户3600余户。畜牧业产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规模饲养集中化。目前,全县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养殖小区16个,其中存栏百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4个,存栏5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小区3个,年出栏20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小区2个,年出栏百头以上的种猪场4个、肉牛养殖场2个。
(二)经营模式多元化。一是集中经营。如后方乡东王坊奶牛养殖小区,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农户集中发展,目前已入住奶牛养殖户12户,存栏奶牛187头。二是股份经营。如华普奶业有限公司,由我县两个农户合资兴办,现已完成投资290万元,建成青贮池3个、挤奶大厅1个,存栏奶牛120头。三是独资经营。如辛鑫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由个人投资兴办,目前已完成投资210万元,建青贮池1700立方米,可存栏108头。四是技术合作经营。如绿源畜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奶牛中心合作,建立了濮阳市第一家奶牛胚胎移植中心,现已成功移植奶牛670余头,产下纯种荷斯坦奶牛380头。
(三)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以雪牛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乳产品加工企业,以绿源、华普、辛鑫、金凤凰等为龙头的一批畜牧养殖企业,以吴坝清真屠宰场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拥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12家。其中,雪牛乳业有限公司,是集乳制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与6个奶牛养殖小区签订了长期供奶订单合同,日加工鲜奶20吨。目前该公司又与三鹿集团进行合作,配套工程建设正在紧张进行。建成后,日加工鲜奶能力达到50吨以上。
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业是我县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既可促进种植业的发展,又是承上启下的中轴产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就县域经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持续的增长率和强大的带动力,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希望的产业。为了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根据省、市两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现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气候独特,多山地与丘陵,草地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民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大规模发展畜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在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出台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专业人员的服务下,我县畜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徘徊在温饱线上的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大道。到20xx年底,全县大畜发展到万头,猪发展到万头,羊发展到万只,鸡发展到37万只,肉类总产达到万吨,蛋产量达到万吨。建成规模养殖场57个,发展养殖大户1300户,完成圈舍改造15万平方米。从总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县,但面对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问题依然不少,步履依然沉重。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县畜牧业虽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层次,从整个产业链上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目前仍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尚未建立,影响了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2.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畜比重小,缺乏专门的优良品种,优种畜品种数量和质量与需求存在较大矛盾,品种利用混乱,私交乱配,缺乏长远育种繁育规划,主要表现在生产生长速度慢,饲草料消耗多,生产力不高,养殖效益低下。
3.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绝大多数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粗放的饲养方法,饲料搭配不合理,有啥喂啥,粗饲料质量低,传统厩舍条件差,不卫生,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意識淡薄,造成畜禽生长慢、生产力低、死亡率高。
4.饲草饲料种植和饲料加工业还是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饲草料加工业还是个零,不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三、主要表现
畜禽品种质量差、产品产量低、饲草料消耗大,养殖业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形不成核心竞争力,规模上去了,畜产品的品质却仍在原地打转;饲养成本加大了,养殖效益却不高,“畜多不小康”的局面困扰着广大养殖户。畜产品加工滞后,仅限于屠宰,没有品牌效应,未形成产业链;秸秆饲料化利用低,存在焚烧现象。
四、具体危害
畜禽饲养周期长,草料浪费多,草食畜对牧坡草地破坏加大;焚烧,容易引发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火灾;存在畜禽疫病发生隐患,影响人畜安全。
五、问题原因
专用型品种比例不高,畜禽生长缓慢,生产周期长,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步伐较慢;养殖农户科技意识不强,饲养管理粗放;畜牧兽医人员不足,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防疫工作量大;秸秆饲草加工粗糙,造成资源浪费。
六、提高养羊业效益采取的措施
(1)引入优良品种,加快扩繁和品种改良步伐
良种是养羊业发展的源头和主导产业,在养羊业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优良品种是现代牧业的标志,没有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就没有现代牧业的形成和发展。良种是科技的集中体现,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按饲养标准来实现科学饲养,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成规模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只有采用优良品种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良种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品种改良和扩繁速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齐全,层次分明的良种繁育结构,地方品种保护系统和良种技术推广体系,提高良种的培育和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2)抓好养殖小区建设,促进饲养方式变革
当前,我县养羊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农村散养户比重过大,养殖数量迅速发展,使得疫病的防控,饲养技术的提高,环境的保护,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渐显突出。为提高畜禽的安全性,改变人居环境,减少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一是要促进一家一户分散性、庭院型、经验型的养殖方式向小区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二是要把小区建设成良种推广的`试验场、标准化生产的比武场、产业化经营的小特区;充分发挥人、财、物、技术、信息、资金的聚集效应,使畜牧养殖的组织化程度有质的变化;三是要着力推进养殖小区的发展,按照一个村委会至少要建一个养殖小区的任务明确到乡镇,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在小区建设上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模式、统一技术、统一服务。
(3)强化饲养管理,保证健康生产
根据羊只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制订科学的饲养配方,按羊的体格大小与性别差异分群饲喂,保证羊只健康成长,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羊群中应加大繁育母羊比例,急时淘汰老、弱、病、残及无生产能力的羊只,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完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严把消毒、检疫、卫生关,对各种疫病进行有的放矢的免疫接种,防止有害微生物和疫病的发生和传入。
(4)推广当年羔羊育肥出栏技术,加快羊群周转
羔羊肉质地细嫩,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是羊肉中的上等品,生产羔羊肉饲养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在羊的生长发育阶段,羔羊是生长最快的阶段,是出生后生长强度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饲料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随着羊的年龄增加,每生产1个单位的重量,饲草消耗量也增加,使饲养成本费用加大。实行羔羊育肥,可提高羊的出栏率,加快羊群周转,增加羊群的生产总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减少对牧坡草地的压力和饲草料的浪费。
(5)广辟饲料资源,为发展奠定基础
我县人少地多,应充分利用闲置耕地实施人工种草,推广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增加饲草饲料产量。大力开发利用秸秆资源,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推广应用青(黄)贮、氨化技术,搞好试验示范。同时还应积极开展配合饲料生产研制工作,把发展建立在饲料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范文 篇五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
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
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继续增加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事关产业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地要根据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在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其次,也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新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鼓励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此外,还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和
牛羊屠宰监管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
畜牧业发展不足之处调研报告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管理制度落后,竞争力不强。第二,大型龙头企业科技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许多大型企业仍然依靠粗放扩张的经营模式,严重忽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自己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产品,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及时采用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存在产权不明晰、决策不科学的问题,仍然依靠传统家族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集团企业,使企业长远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有的企业严重缺乏稳定的原料基地,有的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手段有待提高。
2.2 产业化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在利益分配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企业与农民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一些企业往往凭借其自身的强大经济优势,在与农民签订合同时故意损害农民利益,使所订立的合同条款尽量有利于企业。第二,利益主体双方不守信用。有些地方,当产品市场价高、产品畅销时,农民往往违背合同,不愿将产品卖给企业,导致企业停工待料;而市场价低、产品滞销时,企业又不愿意按原定合同收购,有时即使愿意收购也经常压级压价,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第三,违约追索成本高。
2.3 畜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
畜牧业产业化要求畜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要有机联合;但我国的畜牧业集团化却存在产中、产前发达,产后加工严重滞后的格局,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量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60%~ 70%,而我国肉类加工比重不到5%,且加工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小,还存在着加工深度不够、花色品种较少和优质高档品种比重低的问题。
2.4 产业化管理条块分割,政策引导失当
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3.1 继续增加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资金投入的支持。今后,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必须走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针。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中,确保投资及时到位。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应保持在10%以上,到2022年逐步提高到15%以上。各级政府在税收政策上,要对产加销龙头企业视同开发性农业企业,实行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对区域性重点民营龙头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各级财政也要把畜牧业产业化作为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增设扶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基金;各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也应从资金投向和资金结构上向畜牧业产业化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倾斜,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农业信用合作社也要在贷款方面向畜牧业产业化倾斜。
3.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事关产业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地要根据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在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其次,也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新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鼓励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此外,还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和企业管理者自觉履行各种经济契约和合同,尽量减少产业化发展中的履约交易成本,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3.3 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引导龙头企业探索企业与农户互惠互利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鼓励同行业强强联合积极协助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大户,运销大户、经纪人成立行业协会或商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服务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发展的格局。最后,对龙头企业和为畜牧业产业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组织,政府从计划审批小工商登记、征收所得税、征用土地、聘用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并给予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扶持其发展;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资本和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畜牧业,参与畜牧业的产业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