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应专题报告范文(推荐6篇)
土地供应专题报告范文 篇一
土地供应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土地供应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供应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我国土地供应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土地供应不足: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城市土地的需求量超过了供应量,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给企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
2. 土地规划不合理:一些地区土地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一方面,有些地方存在土地浪费现象,比如大面积的未开发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地区土地利用过度,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 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也是影响土地供应的重要因素。一些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程序繁琐,手续复杂,导致土地流转不畅,限制了土地的有效利用。
二、对策建议
为了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政府应加大土地供应力度,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整理等方式,增加土地供应量。同时,要注重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通过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 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政府应加强对土地管理的监管,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地保护机制,保护好优质农田和生态环境。
4. 加强土地信息公开:政府应加强土地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加强土地信息公开,可以提高土地供需双方的知情度,促进土地流转的顺畅进行。
5. 推动土地政策创新:政府应加强土地政策的研究和创新,探索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土地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推动土地政策的创新,提高土地供应的质量和效益。
总结:土地供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政府应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土地信息公开,推动土地政策创新,实现土地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供应专题报告范文 篇二
解决土地供应不足问题的措施
一、加大土地供应力度
为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整理等方式,增加土地供应量。同时,要注重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可以缓解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降低土地价格,减轻企业和居民生活的压力。
二、改革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也是影响土地供应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通过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三、完善土地管理政策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管理的监管,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可以通过加大对土地利用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土地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地保护机制,保护好优质农田和生态环境。通过完善土地管理政策,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土地供应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土地信息公开
政府应加强土地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加强土地信息公开,可以提高土地供需双方的知情度,促进土地流转的顺畅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土地信息的监管,确保土地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加强土地信息公开,可以提高土地供应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五、推动土地政策创新
政府应加强土地政策的研究和创新,探索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土地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推动土地政策的创新,提高土地供应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推动土地政策创新,可以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总结: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改革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土地信息公开,推动土地政策创新。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解决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实现土地供应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供应专题报告范文 篇三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程实习报告
姓 名:张 健 专业班级:土管6班 学 号:03309623
指导老师:霍习良 王殿武 冯万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认识土壤的成土因素。
(二)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三)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四)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实习意义: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出改良利用土壤的措施,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习区的自然经济概况
1.白洋淀:也叫湿地,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有“华北明珠”之称,共143个湖泊,属于湿地交接地带,是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其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呈现轻度富营养化,整个水体五项指标超标:含氮总量8倍超标,含磷总量超标倍,COD总量超标倍,BOD总量超标倍,硫化物总量超标倍。
2.易县清西陵:(1)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寒旱同期,雨热同期.(2)地形:低山丘陵区海拔在57米左右.(3)母质: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4)
水文与水文地质: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5)植被: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布不同的植被:褐土的分布植被多为旱生阔叶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冲积平原上主要是潮土,天然植被少,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果树等.在白洋淀周边,有湿生植物,如三棱草,芦苇,柳叶菊等.(6)面积:实习区总面积万亩,耕地面积占,其中37万亩可以灌溉。林地面积占,荒山面积占总面积。(7)路线调查过程中各土类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剖面特点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途径
工作步骤:
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 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罗盘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3.评土比土、绘制土壤分布图; 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路线调查
路线一:白洋淀——清西陵(地形越来越高从淀中心沼泽土—湿潮褐土—潮土—典型潮土)地点一:白洋淀边。
土壤类型:潮褐土(由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潮土成土条件:
(1)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5℃;≧10℃的积温3400℃,年降水量500--650mm,干湿季节明显,年蒸发量1800—2600mm,水热分配不均匀。在此气候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不易大量积累,春旱秋涝,盐碱化严重。
(2)地形:在冲积平原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浅,一般在米。
(3)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砂粘相间,分层明显。(4)植被:沙莲,栓柳树,柳叶菊等。
(5)地下水状况:参与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浅,土体内外排水均不良,存在潴育化,有锈纹、锈斑,出现部位比较浅在30--40cm。也易看到铁锰结核 点二:水库附近(山地沟谷)地形:低山丘陵区。
土壤类型:黄土母质(老黄土和新黄土)老黄土颜色浅、地粘重、盐酸反应弱;新黄土,质地轻到中壤,有假菌丝、砂浆存在。直立结构好。
路线二西陵区土壤调查 地点:九凤山
分布规律;河谩滩为潮土(锈纹绣班存在)——九凤山山脚下潮褐土(二级阶地,搬运作用河流切割冲刷和人为活动)——沟谷处典型潮土——878基地典型潮土(出现锈纹绣斑)——九凤山阴坡典型潮土(水分充足,物长势良好,土层厚。)——山顶为褐土性土(A-c形培面)
1.褐土成土因素:
(1)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干湿季节明显,旱季长;(2)地形:分布在低山丘陵盆地,冲积扇和山麓平原,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3)母质:黄土或黄土状的洪冲积物,富含碳酸钙;
(4)植被:半旱生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草本植被,指示植被有:酸枣、荆条、白羊草、萎陵草、菅草、达乌里胡枝子、黄被草、毛地黄、蒺藜、阿尔泰紫菀等
(5)地下水状况: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超过4米较深,一般不参与成土过程,若参与了成土过程则会有锈纹锈斑出现。2.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褐土的粘化过程是残积粘化,粘粒排列方向无规则,淋溶弱;
(2)弱淋溶钙积过程:有钙积层,出现假菌丝和砂姜(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3.成土母质(土属):
测区内出现的褐土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石灰岩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和黄土母质。
分组详查阶段
地点:昌西陵墓附近,卧龙山,太平峪。任务:
a)寻找不同土壤边界线。b)选定17个主剖面。c)取土盒标本评土比土用 d)洛阳铲和罗盘定位
从河漫滩——阶地——平原——山谷——山坡——山顶
二、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
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1)气候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气候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时,也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3)母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4)植被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5)时间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6)人为活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人为活动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 2.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部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刨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为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2)高阶上分布有潮褐土,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即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或砂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九龙山测区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
(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具体措施: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②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褐土的改良利用:(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褐土资源,林果粮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梯田。
-潮土的改良利用:(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3)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实习体会
经历了11天的易县实习,我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联系结合起来了,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土地调查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在清西陵实习中,虽然实习条件很苦,但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互相讨论,让我体会到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清西陵的实习充实而美好将成为我大学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最后特别感谢霍习良老师,王殿武老师,冯万忠老师的指导!
土地供应专题报告范文 篇四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加快,面对土地供需矛盾,为了做到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两不误,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方面,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增加耕地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三项整治”盘活存量用地,把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做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效益。
一是认真落实耕地“占一补一”的政策。即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垦补充新的耕地,以确保本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004年至今,我县共争取国家和省、州投入资金4681万元,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6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2个、州级项目2个,共计整理面积亩,实现新增耕地9166亩。目前,正在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1个,即:“国家西部生态治理重点工程——**县罗川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3766万元,总规模亩,整理后可实现新增耕地面积亩。
二是大力开展“三项整治”工作。把废弃工矿用地、砖瓦窑场、空心村整治工作作为强化耕地保护、保障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大力开展“三项整治”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实现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共赢”。通过调查摸底,全县列入计划整治的存量土地3000亩,通过研究制定《**县开展砖瓦窑、空心村、工矿废弃地“三项整治”实施方案》,将“三项整治”列入年度经济建设重点工作,做为拓宽城镇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2009年,计划首先实施亩(其中:勤丰镇片区原8772部队用地353亩、勤丰镇罗次铁路支线556. 4亩),现已完成“三项整治”土地复垦的实施方案并已通过上级评审,2009年6月底前实施完毕提交验收,下半年组织实施1500亩。计划2010年实施591亩,2010年5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提交验收。
土地供应专题报告范文 篇五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程实习报告
姓 名:张 健 专业班级:土管6班 学 号:03309623
指导老师:霍习良 王殿武 冯万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认识土壤的成土因素。
(二)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三)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四)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实习意义: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提出改良利用土壤的措施,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习区的自然经济概况
1.白洋淀:也叫湿地,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有“华北明珠”之称,共143个湖泊,属于湿地交接地带,是历史上水草丰美的北方大湖。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使其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呈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轻度富营养化,整个水体五项指标超标:含氮总量8倍超标,含磷总量超标倍,COD总量超标倍,BOD总量超标倍,硫化物总量超标倍。
2.易县清西陵:(1)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寒旱同期,雨热同期.(2)地形:低山丘陵区海拔在57米左右.(3)母质:在山区,有各种母岩风化而成的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在平原,有不同颗粒组成的冲积物以及风积物和湖积物.山麓平原多以黄土母质和洪冲积物母质为主,冲积平原以冲积物母质为主,河流沿岸为风积物母质,安新的白洋淀为湖沉积母质.(4)水文与水文地质:我区各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丰水年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5)植被:不同的地形部位分布不同的植被:褐土的分布植被多为旱生阔叶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冲积平原上主要是潮土,天然植被少,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果树等.在白洋淀周边,有湿生植物,如三棱草,芦苇,柳叶菊等.(6)面积:实习区总面积万亩,耕地面积占,其中37万亩可以灌溉。林地面积占,荒山面积占总面积。(7)路线调查过程中各土类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剖面特点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与途径
工作步骤:
1.概查:概查前,根据地形图及有关资料设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线。明确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项任务;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2.详查:主剖面定点上图,地表描述,剖面观察描述,检查剖面及罗盘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边界的绘制; 3.评土比土、绘制土壤分布图; 4.绘制土壤分布图及编写实习报告
路线调查
路线一:白洋淀——清西陵(地形越来越高从淀中心沼泽土—湿潮褐土—潮土—典型潮土)地点一:白洋淀边。
土壤类型:潮褐土(由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母质层)潮土成土条件:
(1)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2--15℃;≧10℃的积温3400℃,年降水量500--650mm,干湿季节明显,年蒸发量1800—2600mm,水热分配不均匀。在此气候下形成的土壤,有机质不易大量积累,春旱秋涝,盐碱化严重。
(2)地形:在冲积平原上,河谷阶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浅,一般在米。
(3)母质:近代河流冲积物,砂粘相间,分层明显。(4)植被:沙莲,栓柳树,柳叶菊等。
(5)地下水状况:参与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浅,土体内外排水均不良,存在潴育化,有锈纹、锈斑,出现部位比较浅在30--40cm。也易看到铁锰结核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点二:水库附近(山地沟谷)地形:低山丘陵区。
土壤类型:黄土母质(老黄土和新黄土)老黄土颜色浅、地粘重、盐酸反应弱;新黄土,质地轻到中壤,有假菌丝、砂浆存在。直立结构好。
路线二西陵区土壤调查 地点:九凤山
分布规律;河谩滩为潮土(锈纹绣班存在)——九凤山山脚下潮褐土(二级阶地,搬运作用河流切割冲刷和人为活动)——沟谷处典型潮土——878基地典型潮土(出现锈纹绣斑)——九凤山阴坡典型潮土(水分充足,物长势良好,土层厚。)——山顶为褐土性土(A-c形培面)
1.褐土成土因素:
(1)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干湿季节明显,旱季长;(2)地形:分布在低山丘陵盆地,冲积扇和山麓平原,地势高燥,排水良好;
(3)母质:黄土或黄土状的洪冲积物,富含碳酸钙;
(4)植被:半旱生落叶阔叶林,灌丛、草原、草本植被,指示植被有:酸枣、荆条、白羊草、萎陵草、菅草、达乌里胡枝子、黄被草、毛地黄、蒺藜、阿尔泰紫菀等
(5)地下水状况: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超过4米较深,一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般不参与成土过程,若参与了成土过程则会有锈纹锈斑出现。2.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褐土的粘化过程是残积粘化,粘粒排列方向无规则,淋溶弱;
(2)弱淋溶钙积过程:有钙积层,出现假菌丝和砂姜(3)有机质的聚积过程 3.成土母质(土属):
测区内出现的褐土的成土母质类型主要有:花岗片麻岩残坡积物、石灰岩残坡积物、洪冲积物和黄土母质。
分组详查阶段
地点:昌西陵墓附近,卧龙山,太平峪。任务:
a)寻找不同土壤边界线。b)选定17个主剖面。c)取土盒标本评土比土用 d)洛阳铲和罗盘定位
从河漫滩——阶地——平原——山谷——山坡——山顶
二、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土壤分布规律:
1.成土因素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1)气候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气候影响温度、降水量和蒸发的同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时,也影响母质的风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布等,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热的分布,导致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的差异,土壤的性状和分布也受到地貌条件的影响。(3)母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母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它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质地、土层厚度,营养成分和组成成分。(4)植被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类型,影响发育方向和分布。山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也体现了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5)时间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时间影响土壤质地、土层厚度。(6)人为活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人为活动能破坏土壤的典型性 2.土壤分布规律:
(1)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分部有冲积土和典型潮土。河漫滩:砾石多,质地粗,成土年龄短,土层浅薄,无明显的诊断层为典型的A-C刨面(定土类时,冲积土和潮土其母质类型相同,均为洪冲积物。但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冲积土的分为范围较小,仅靠河床,有大块砾石且质地粗时定为冲积土,因为形成时间短没有什么层次;如果层次明显,石头不多,且有锈纹锈斑出现则定为潮土,其成土年龄长,土层深后,具有明显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一级阶地:不是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不明显,此处定为典型褐土,由于地形面积较大,不会是潮褐土且没有盐酸反应,剖面也不典型。(2)高阶上分布有潮褐土,其母质类型为河流洪冲积物,它属于潮土的亚类,却具有潮土和褐土两方面特点--即具有褐土特征有诊断层钙积层Bca,内有假菌丝或砂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姜出现,石灰反应强烈,又具有潮土的诊断层次潴育层,但其锈纹锈斑出现部位较潮土更深。九龙山测区母质为石灰岩残积物,分布的土壤类型为褐土区,亚类是潮褐土,当地人为了保坡改土开发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鱼鳞坑。
(3)在台地上应分布有碳酸盐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成土母质,碳酸盐褐土发育在以黄土为主的碳酸盐母质上,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或上强下弱,土体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质为冲积物,石灰反应上弱下强。
(4)山地的阴坡和山脚下,母质是花岗片麻岩均可发育成典型褐土。九凤山测区母质为花岗片麻岩,自然土壤无作物,水分好,树木生长良好,植被有中华卷柏和荆条。阳坡土层较薄,树木少,植被是侧柏。阴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沟叉利用良好,种植果树,局部有黄土,属于碳酸盐褐土。
(5)山地的阳坡和山体顶部,分布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质应为山体岩石的残坡积物。指示植被有荆条,红花秸,阿尔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种植农作物。(6)有黄土或石灰岩母质的地方要考虑碳酸盐褐土。
存在问题和改良利用:
(1)存在问题,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资源缺乏。
(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阶地以上农作物为主,精耕细作,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肥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髙阶地,台地要以开源节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为主,同时发展干鲜果树;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缓山坡,大力发展工程措施,以经济林为主;④较高较远发展草被和用材林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副业和旅游业。最终达到理想模式:高山远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缓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具体措施: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的范围内。②改土阶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植物或多施农家肥。
-褐土的改良利用:(1)发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养结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褐土资源,林果粮经济作物全面发展,梯田。
-潮土的改良利用:(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2)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经济效益(3)从生态角度出发,发展立体农业。
实习体会
经历了11天的易县实习,我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联系结合起来了,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土地调查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在清西陵实习中,虽然实习条件很苦,但是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互相讨论,让我体会到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清西陵的实习充实而美好将成为我大学最美好的一段回忆。最后特别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感谢霍习良老师,王殿武老师,冯万忠老师的指导!
土地供应专题报告范文 篇六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目的:土地资源调查报告是资源调查的真实文字记录,是极重要的成果资料之一,它要求对整个调查工作系统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性的总结探讨。编写好报告不仅对系统、全面、科学管理土地十分重要,而且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充实、发展土地科学,造就一大批土地科学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土地资源调查结束后,一定要严格要求编写好土地资源调查报告。通过本次实验,学会利用有关资料和图件,撰写地、县、乡级各类土地资源报告和专题报告。
二、编写要求
1、乡(镇)要填写土地资源调查说明书,地县级要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报告及专题报告等。
3、调查报告必须实事求是,数据准确,分析、评价依据充分,提出的问题要切中要害,总结经验、教训给人以启迪和借鉴。
4、调查报告尽量做到文字简练、准确,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做到文、图、表并茂。在编写之前,先作好以下工作:要成立编写工作班子;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召开各级领导干部、用地单位和调查人员参加的这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反映、评价和意见;对调查所获得的各类资料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分析、加工,以提高调查报告的深度,拟订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三、县级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包括本县行政区域形成的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变化情况,进行外业调绘时,本县所辖区、乡(镇)、场、村数;
2、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地质等自然概况;
3、社会经济情况:包括全县辖区内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国营农、林、牧、渔场、工矿交通等用地单位的分布,各类用地面积及所占比例,人口劳力、户数、人均耕地、各业生产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概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基本特特征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说明要简明扼要,说明本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其分类依据,对分类的特点要重点叙述;
2、各类土面积数量、分布特点 对各类土地的面积、比例、分布、质量、利用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评述;
3、土地资源结构分析及利用特征 简要说明本县土地利用的比例、结构,归纳本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着重说明土地一、二、三级地类的数量、比重,并用图表表示;还应对历次的调查与xxx的统计面积进行列表比较,对土地类型动态化进行分析,揭示土地类型变化规律和趋势;分别进行全县的土地综合评述和分区评述、叙述的论点要明确、论据须充分,评述有力度;
4、未利用土地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包括宜农、宜林、宜牧土地评价及可垦前景预测。
(三)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途径及建议
1、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程度、利用水平的分异状况 根据土地利用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把全县划分成若干土地利用区,分区叙述各种地类的分布、比例和利用状况。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根据调查结果,通过人地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和农业内部各业用地之间的比例与矛盾,分析各类土地历年增减情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的供需矛盾,提出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3、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通过对各部门用地和农业内部各业用地的分析、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合理利用、整治保护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综合发展需要的建议。
(四)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调查 根据行政界线、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和权属界线成果图件、综合叙述调查情况和成果。调查前存在哪些边界纠纷,调查后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遗留问题,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等。
(五)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质量分析 即对各项调查结果的精度分析,成果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六)附件
1、调查人员名单及其完成本调查中所承担的工作;
2、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