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环境检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
商场环境检查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商场环境检查报告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商场的环境状况,提供建议以改善商场的整体环境质量。
一、引言
商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场所,其环境质量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商家的经营业绩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对某商场进行了环境检查,以了解其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检查内容
1. 商场内部清洁情况:检查了商场内部的卫生状况,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扶手、楼梯、电梯等区域。发现商场内部的清洁状况整体较好,但在某些区域存在清洁不彻底的情况,如电梯内的角落、楼梯踏板等。
2. 商场公共区域设施维护情况:检查了商场公共区域的设施维护情况,包括座椅、洗手间、垃圾桶、自助设备等。发现商场的设施维护较好,但有些座椅破损、洗手间的卫生纸不及时补充等问题需要改进。
3. 商场空气质量:通过环境监测仪器对商场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商场内的空气质量整体良好,但在高峰期人流较多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略有超标。
4. 商场噪音情况:通过噪音测量仪器对商场内的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商场内噪音水平整体较低,但在某些区域存在噪音干扰,如商场食品区域和娱乐设施区域。
三、建议改进
1. 加强清洁管理:商场应加强对清洁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对清洁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加大对角落和细节清洁的力度,确保整个商场的清洁度。
2. 设施维护及更新:商场应定期检查并维修破损的设施,如座椅、洗手间等。同时,考虑更新一些老化的设施,提升商场整体形象。
3. 空气质量管理:商场应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清洁,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度。在高峰期人流较多时,可以增加通风设备的使用频率。
4. 噪音控制:商场应加强噪音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干扰。例如,在食品区域和娱乐设施区域设置隔音设施,减少噪音传播。
四、结论
商场整体环境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通过加强清洁管理、设施维护及更新、空气质量管理和噪音控制等措施,商场可以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商场环境检查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商场环境检查报告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商场的环境状况,提供建议以改善商场的整体环境质量。
一、引言
商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场所,其环境质量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商家的经营业绩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对某商场进行了环境检查,以了解其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检查内容
1. 商场内部清洁情况:检查了商场内部的卫生状况,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扶手、楼梯、电梯等区域。发现商场内部的清洁状况整体较好,但在某些区域存在清洁不彻底的情况,如电梯内的角落、楼梯踏板等。
2. 商场公共区域设施维护情况:检查了商场公共区域的设施维护情况,包括座椅、洗手间、垃圾桶、自助设备等。发现商场的设施维护较好,但有些座椅破损、洗手间的卫生纸不及时补充等问题需要改进。
3. 商场空气质量:通过环境监测仪器对商场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商场内的空气质量整体良好,但在高峰期人流较多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略有超标。
4. 商场噪音情况:通过噪音测量仪器对商场内的噪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商场内噪音水平整体较低,但在某些区域存在噪音干扰,如商场食品区域和娱乐设施区域。
三、建议改进
1. 加强清洁管理:商场应加强对清洁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对清洁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加大对角落和细节清洁的力度,确保整个商场的清洁度。
2. 设施维护及更新:商场应定期检查并维修破损的设施,如座椅、洗手间等。同时,考虑更新一些老化的设施,提升商场整体形象。
3. 空气质量管理:商场应加强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清洁,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度。在高峰期人流较多时,可以增加通风设备的使用频率。
4. 噪音控制:商场应加强噪音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噪音干扰。例如,在食品区域和娱乐设施区域设置隔音设施,减少噪音传播。
四、结论
商场整体环境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通过加强清洁管理、设施维护及更新、空气质量管理和噪音控制等措施,商场可以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商场环境检查报告范文 篇三
置地广场分析
一、置地广场概况上海置地广场是一家沪港合资的大型综合性百货商厦,位于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中段:南京东路、山西路口。商厦占地面积3918平方米,总营业面积万平方米。
上海置地广场商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自1997年1月9日开张以来,商厦以琳琅满目的商品、标准化的服务、严格的管理迅速在沪上竞争激烈的百货业脱颖而出,销售业绩稳步增长,首开外贸商品城、名牌特贩中心等特色楼层,并在以服饰、皮具、化妆品为专业经营大类的运营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经营品位。
20xx年年初,商厦又斥巨资将地下两个楼层近6000平方米的面积改建为商场,从而为商厦经营大类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由于选择经营大类和定位的准确,使得商厦在经历了积极的调整之后,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业绩。
二、置地广场投资背景
置地广场开发商万泰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由香港约克洋服有限公司、香港九昱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本折合人民币约亿)和上海金外滩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单位)三方合资,其中香港约克洋服占股55%,后两者分别占股25%和20%。三方于1993年开始投资建造置地广场,注册资本20xx万美元,投资总额5729万美元。由于是当时南京路引进的第一个外资项目,各方对此都很是重视。
但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市场低迷的影响,两个小股东不断提出退出的想法。三方于20xx年10月彻底分开并达成协议,香港九昱和金外滩将名下股权悉数转给香港约克洋服公司。后来约克洋服把置地广场80%以上的产权以46176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申能集团(1996年成立,公司注册资本60亿元,主要从事电力、燃气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监管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三、置地广场经营状况
(一)经营定位
1999年南京路步行街的开通,为置地广场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商机,公司决策层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将公司开业之初锁定在广大白领阶层的经营定位,改以更年轻、更时尚、更流行的形象展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将原来的白领定位更具体、更细化。置地广场商厦秉持“特色百货”和“专业百货”相结合的经营理念,以更年轻、更流行、更时尚的时尚定位经营宗旨吸引前卫、年轻的群体成为商厦的消费主体,以日趋成熟和科学严格的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优势、更人性化的服务,成为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时尚百货代表。
(二)楼层布局
上海置地广场共有10个楼面,包括地下两层和地上八层。地下二楼是盛名卓著的会员制名牌特贩中心,各类名牌特价商品,全场超低价供应,并经常与各国内外著名品牌联系,举办大型特卖专场,使名牌进一步贴近寻常百姓。地下一楼主要经营名牌童装、玩具、男鞋、女拎包、休闲食品、香烟,并设有季诺意式休闲餐厅,供顾客闲坐小憩。一楼陈列着化妆品、女鞋、手袋以及眼镜等商品。二楼经营活泼亮丽的少女装、各类少女饰品及时尚手表。三楼经营优雅时尚的少淑装,以及各式围巾、女裤。四楼以中高档淑女装为主,同时经营内衣、睡衣、孕妇装、袜品、羊绒制品等。五楼引进国内外中高档男装、男士皮具品牌,营建高尚、经典的男人世界。六楼专业经营床上用品、小家电、照相器材、通讯器材、箱包、音像制品、文教用品。七楼是体育运动休闲城,经营运动休闲服饰、运动用品等。八楼是驰名沪上的外贸商品销售中心,汇聚了上海数十家外贸公司的各类外销商品,有外销男女休闲服饰、床上用品、地毯、兰印花布、皮鞋、童装玩具、外销工艺品等,价格较为低廉,其目标顾客为工薪阶层。八楼的另一特色是“玻璃房外销童装”,以其特惠的价格、流行的款式、优良的做工受到妈妈们的青睐。
置地广场楼层布局
会员制名牌特贩中心
童装、玩具、男鞋、女拎包、休闲食品、香烟、季诺意式休闲餐厅
化妆品、女鞋、手袋、眼镜
少女装、少女饰品、手表
少淑装、围巾、女裤
淑女装、内衣、睡衣、孕妇装、袜品、羊绒制品
男装、男士皮具、男士内衣
小家电、照相器材、通讯器材、箱包、音像制品、床上用品、文教用品
体育运动休闲城
外贸商品销售中心
附1:置地广场各大类品牌概况
(三)品牌概况
女装大类中,置地有78个品牌,永安有111个品牌,其中相同的品牌有20个,分别是:VEROMODA、JOJO、箱子、卡莎布兰卡、SODA、ERIT、ONLY、ETAMWEEKEND、B2、BOINI、EV、KAKO、BASICHOUSE、(法妮)、雅莹、影儿、马天奴、娜尔思、莱斯姬拉。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永安的女装几乎涵盖了置地所有的层次较高品牌。而置地的女装品牌更以时尚迎人,职业女装相对很少,女装店堂布置明显流露出激情与活力。永安相对于置地品牌覆盖更广,但有些品牌新品上架速度较置地要慢一拍。
在女鞋大类中,置地共有22个品牌,永安有17个品牌,其中相同的品牌有5个,分别是:Belly、森达、ST&amAT、达芙妮、法拉莉。
在不同的品牌中,置地的LeSaunda、STACCATO、千百度都是相对档次较高的,而永安的兴而达、维姿、倩女等品牌则是相对档次较低的。(附3:永安百货各大类品牌概况)
在男装大类中,置地有31个品牌,永安有59个品牌,其中相同的品牌有8个,分别是:JACKJONES、马克华菲、卡帝乐、观奇洋服、花花公子、卡丹狄诺、圣大保罗、凯普狄诺、PAER(过路人)。
在男鞋大类中,置地有11个品牌,永安有19个品牌,其中相同的品牌有6个,分别是:CLARKS、华伦天奴、喜来登、ECCO、卡帝乐鳄鱼、沙驰。
两店的品牌雷同不是很多,但是置地的品牌相对更具时尚特色,吸引了较多年轻中高端客源,与永安目标消费群有部分重叠。通过实地考察可以发现置地的优势大类是少淑女装,占据了二、三、四三个楼层,拥有较多知名品牌,且新品上市较永安要快捷。而其其他商品大类相对于商圈内其他企业来说并不出色。如置地的黄金珠宝大类几乎没有、羊绒、化妆品、数码家电也相对较弱。在商品大类中,置地一直坚持“更年轻、更时尚、更流行”的经营方针,及时剔除与商厦整体经营格局不相符合的品牌。例如前一阶段的商品调整中,像“秀”这样销售较好但目标消费群为中老年的品牌因为与其定位不相符合而被淘汰。可见在品牌调整中,对经营定位的理解和坚持对整个商场的特色体现起着决定作用。
(四)营销状况
1、促销活动精彩纷呈。置地广场促销活动的方式主要有节日促销和商品促销两种。节日促销常常借助三八妇女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法定节庆日或传统节日开展。其促销手段常采取级级送、直接折扣、电脑抽奖等形式,如满100折15元,满200折40元,满300折70元;满200参加电脑抽奖,赢取100,80,60,40,20元购物券。商品促销主要借助于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频繁开展单柜促销,如:蜜雪儿新年赠礼、欧伯莱:新品上市欢庆一周、花木马全场折、JAORT缤纷赠礼、奥卡索满300减100。(附2:置地广场20xx年促销信息)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品类日益丰富,人们挑选商品的余地越来越大。而商圈内商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日新月异的促销手段已经成为商家的制胜法宝。但置地的促销活动多以如“六一”、“教师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并未创造节日,制造消费热点。平时的营销活动也仅仅是级级送、直接折扣、电脑抽奖等促销形式,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营销活动存在。而现今似乎文化营销更加能吸引消费者,可以频繁开展体验式营销活动让顾客真正的置身其中,在宣传企业形象的同时扩大销售业绩。
商场环境检查报告范文 篇四
调查目的:对家庭购物决策者的购物习惯有一个真正的了解,以便高效率地扩大销售分布,并制定有效的销售和市场营销计划。
在调查对象中女性受访者占多少,男性受访者占多少,其中年龄主要集中在21~49岁,比例为多少,文化程度主要分布在大中专以上,他们是商场的主流消费群体,客观、全面地从消费者的角度反映了商业的发展情况。
调查区域覆盖什么地方,重点为城区消费群体。
样本总量为500人,每组各100人。
本报告中所称“大卖场”,指的是位置地处近郊,销售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级市场。
第一部分:“大卖场”购买人群的相关调研分析
本报告部分具体包括家庭主要购物者、其购物频率、平均花费、花在路途的时间和不同类型商店各类商品的购买情况等做出的调研和分析。
本部分报告表明:在大卖场正在成为消费者非常习惯的购物渠道。多少家庭购物决策人表示去大卖场的频率比去年高,同时,多少表示在大卖场的花费比去年有所增加。消费者每周到在步行距离以内的超市购物两次以上,去距离较远的大卖场平均每周次。具体分析如下:
一、市民日常购物场所调查分析
1、市民日常购物对购物场所选择的调查分析
每组数据:
综合商场
仓储式超市
便利店、菜市场
批发市场、社区小型超市
专卖店
购物场所个案图表分析
调查表明:大型综合商场/超市并不是市民们在平时购物消费时主要选择场所,去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商场的比重占多少;可以看出,便利店、菜市场、批发市场、社区小型超市是市民日常购物的主流。 大型综合商场/超市只有少数市民会把它们作为日常购物场所。但是,这是是不是说大型超市、百货商场的消费能力低于社区小型超市、便利店呢
2、大卖场、超市与便利店、菜市场、批发市场、社区小型超市比较分析
附近菜市场/百货 大卖场 超市
平均次数
平均花费
平均次数分析:
市民饮食讲究“新鲜”的习惯是造成这一排列的主因。调查显示,市民一周光顾菜场的次数每周平均达到了近5次,而去大卖场的平均次数仅为次左右。
而且根据调查消费者去大卖场的时间大多是在周末。
大卖场和超市的农副产品必须品质新鲜优良、购买和烹调方便,才有可能夺得菜场的销售份额。
平均花费分析:
购物频率高并不一定花费高。大卖场的表现比超市强劲,消费者在大卖场的花费是在附近超市的两倍,相比之下,与其他类型店铺的花费差距更大。”
虽然人们去大卖场和超级市场的次数比较少,但每次的花费金额相对来说却比较大,消费者一次购物花费的平均金额在大卖场是多少,在超级市场是多少,远远高于菜市场。这表明:大卖场和超市作为典型的现代零售渠道,已逐步建立“一站购物”的形象,这种购物方式将会越来越流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将会出现较大变化,超市、大卖场等现代零售店铺日益受到青睐,而菜市场、杂货店等传统购物场所逐渐受到冷落。
3、主要购物场所张店个案分析(最近2个月所去的购物场所)
商场 百分比
调查表明:在针对市民最近2个月去过哪些购物场所的研究中,复合型购物已成为市民的最好选择。
4、影响市民选择购物场所的关键因素
影响去大卖场购物因素分析
因素 比例
需要花费在路上的时间
商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购物环境
商品的种类
商品的价格
服务水准
市民外出购物时会考虑各种因素,多少的市民认为商品价格和商品质量是影响购物的两大重要因素;
同时,我们注意到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购物的便捷性,需要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影响和制约着对购物商场的选择。
事实上,根据局部调查,商场/超市的信誉对市民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有多少的市民持有这种观点;商场/超市员工的服务态度也是市民选择购物场所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5、时间及路程对外出至大卖场,超市购物的制约分析
购物时间
周六、周日
愿意承受的路程(30分钟)
超过多少的购物者在周末去百货商店和大卖场,但是只有多少的购物者愿意花超过25分钟在路途上。这表明消费人群并没有普遍地把外出购物作为双休日一项重要的活动。
二、大卖场、超市、购物中心购物相关分析
购物频率(次/周)
平均花费(元/次)
花在路上的时间(10分钟左右)
图表表明:消费者购物最方便,购物者每周都有一两去大型商场购物的可能,大卖场更是周末集中购买日杂食品的主要场所。
三、家庭购物者决策者购物决策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
因素 地区
教育水平(高中以上)
家庭人均收入
年龄结构(25—45)岁性 别(女)
图表显示: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到大超市、大卖场去的消费者中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据1/4,家庭人均收入在1000—20xx元的占到30%
家庭主要购物者的教育和收入水平都偏高。
抽样调查的500个购买者的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家庭消费决策人”为25-44岁的已婚女性。这些颇具代表性的家庭一般由主妇当家,有3-4个成员,月家庭人均收入在1001-20xx元之间。
2、购物者每星期平均购物超过8次,虽然去临近的菜市场、杂货店的频率依旧不低,而且便利店、菜市场/批发市场、社区小型超市、专卖店等场所仍然是日常购物的主流场所,但人们的主要消费越来越集中到超市、大卖场。
菜市场一向是专门购买生鲜食品的地方,但超市和大卖场更能满足消费者节省时间、“一站够足”的要求,在这里同时能买到食品和日用品,因而越来越受到欢迎。
3、消费者最看重的是商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及“丰富程度”而“价格低廉”还在其次。如果超市和大卖场能改善生鲜食品的质量和提供更加卫生的购物环境,将吸引更多的顾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影响消费者去打卖场购物的最主要因素还是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作为典型的现代零售渠道,超市和大卖场在人们心中已逐渐建立起“一站购足”的形象。虽然去超市要比去大卖场更方便、更频繁,但消费者在大卖场的花费一般是超市的两倍。由于大卖场路途较远,人们一般喜欢周末去,有超过60%的人要借助交通工具,而且倾向于购买能储存的食品,购买量很大。
商场环境检查报告范文 篇五
一、社区商业研究背景
(一)社区商业基本概念
1、社区商业定义
社区商业是指以社区内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居民,应具备行业齐全、服务配套的特点,并以先进的商业业态和优美的商业环境,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更注重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的综合消费。
2、社区商业分类
3、社区商业功能
(二)国外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由于国外城市居民大量居住在郊区,社区商业非常发达,例如美国20xx年社区商业的零售额就占了国家零售消费品总额的40%,而中国目前还不到10%。国外的社区商业主要以购物中心的形式出现,尤以社区型购物中心所占的份额最大。购物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国外社区商业中心一般都实行开发和经营分离的做法:开发商负责前期开发,经营商负责租赁经营,形成良性的运作机制。
(三)国内社区商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社区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商业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商业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统一规划,业态档次普遍较低,社区商业功能不全。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xxx购物中心xxx、xxx生活广场xxx、xxx娱乐休闲一条街xxx等众多社区商业项目。国内的社区商业设施正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的拥挤热闹的场所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社区商业普遍带有浓厚的住宅底商特点(为了保持良好的居住和绿化环境,上海浦东越来越多的住宅区淘汰了住宅底商,而采取集中式购物中心模式),与国外成熟的社区商业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国内社区商业发展趋势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社区商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发达城市的社区商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这也是发达程度较低城市的发展方向。
1、政府对社区商业的规划力度加强。我国商务部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动我国社区商业发展。
2、购物中心造就大型社区商业。如沃尔玛购物广场已进驻成都交大-九里堤社区,并将于20xx年上半年开业。
3、便利店、生鲜超市是社区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7-11便利店、冠军生鲜超市等新兴业态目前已进驻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
4、社区商业开始细分市场。由于消费者根据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生活方式等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群体意味着不同的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动机和消费结构,社区商业在开发时就必须考虑商业的业态配比和商业组合。
5、专业化操作是社区商业成功的保证。商业地产的核心其实是商业,地产只是商业的载体,经验丰富的招商营销以及商业管理团队对于社区商业的成功开发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
二、成都社区商业概况
随着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商业设施已接近饱和,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难以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外迁和新建居住区不断增多,这些区域的商业设施相对不足,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巨大,这种新的消费需求需要新的商业形式来承接,社区商业恰恰顺应了这种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对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社区商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社区商业正成为成都市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已在提升城市商业综合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贯彻执行《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都于6月21日举办了“首届社区商业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城市社区商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成都今后社区商业的打造指明了新的方向。此次会议上,蓝波湾(蓝谷地的社区商业配套项目,见下右图)被评为中国首个“全国社区商业示范项目”,对社区商业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商场环境检查报告范文 篇六
调研目的:
了解商场的现状和商场的评定标准,亲自体会商场环境感受商场氛围,了解商场服务流水线。为商场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素材,制定一个功能完全的设计任务书,为将要进行的设计,设计一个符合规范的商场。实地调研
调研人员:
调研地点:
红门路客运站对面,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中路189号
调研对象:
中商百货,安良百货
调研时间:
20xx/4/1
此次调研,我们将两个商场对比起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商场选址
商场选址是商场设计的重要一步,是所有后续步骤的基础,关系到商业的最终成败。所以选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选址原则:
1、方便顾客购物
(1)交通便利,靠近车站附近,如果是机关与车站的交汇点,则价值更高。
(2)靠近人群聚集区。
(3)人口居住稠密区
2、有利于商场开拓发展
(1)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以利于长期发展,不仅考虑当前,还要用长远的眼光考虑以后的发展
(2)有利于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特色,商场选址时必须考虑行业特点,消费心理及消费者行为,尤其大型商场应该综合考虑该区域和各行业服务的功能,以求得综合配套。
(3)有利于合理组织商品运送,现代商业要求集中进货,集中供货,统一送货,这有利于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因此,商场选择应尽可能靠近运输线。
在选择上,中商百货和安良百货各有优势,中商百货选址位于红门路对面,且在一个十字路口处,前面是一个洪城商港,流动人口很多,所以根据选址原则,中商百货的地段非常好。安良百货处在繁华的北京中路,周围商场聚集,商业气氛良好,且处在十字路口,选址也很恰当。
二、功能
1、商场布局
中商百货:一层主要经营珠宝,手表等。超市入口梯处,有专门指示牌。2~4层主要经营服装,生活用品。功能布局合理,卖场之间互不干扰
安良百货:和中商百货相似
2、流线分析
中商百货:有三条流线,即车的流线、顾客流线、员工流线。三条线互不交叉,运动有序。运输的货车从商场的左侧进入。安良百货也与中商百货相似。
3、立面
中商百货:主入口上方是一个弧形的大玻璃窗,立面多采用玻璃与墙体的结合,需实结合。安良百货则是一个大的方块形,窗比较少,给人厚重的感觉。
4、停车
中商百货:地下停车场,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安良百货与中商百货类似。
5、安全通道
中商百货:空间简单,通道明显,逃生路口多。安良百货:逃生口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