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及走失状况调查报告【通用3篇】
篇一: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及走失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状况备受关注。为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走失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详细报告。
调查对象为城市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共计500人。调查内容包括他们的居住环境、日常活动、健康状况以及走失经历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关于居住环境,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同住或是住在养老院。其中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占比为60%左右,而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占比为30%左右。这说明子女支持以及养老院服务的重要性。然而,仍有一部分老年人选择独居,占比约为10%。这些老年人可能面临着孤独、照料困难等问题。
其次,关于日常活动,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每天都有规律的活动安排,如锻炼身体、社交活动和参加义工等。然而,也有一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等原因无法参与活动,他们可能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聊。
再次,关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关节疼痛等。其中,高血压的比例最高,约为40%。这也说明老年人健康问题的严重性,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最后,关于走失状况,调查发现约有10%的老年人曾经走失过。这些老年人多数是因为记忆力减退或是迷路而导致走失。尽管大多数走失老人能够尽快找到,但仍有一些老人走失的时间较长,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困扰。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调查显示他们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孤独、健康问题以及走失风险。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关怀和支持,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健康服务,同时也需要加强老年人的安全意识,降低走失风险。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篇二: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及走失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走失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走失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我们选择了一家养老院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了100名住院的老年人。我们的调查内容包括居住环境、日常活动、健康状况以及走失经历等方面。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关于居住环境,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住在养老院。他们认为养老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得到专业的照顾和护理。然而,仍有少部分老年人选择独居,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保持独立和自主的生活方式。
其次,关于日常活动,调查显示老年人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养老院内的活动。他们参与的活动包括健身操、手工艺制作、绘画等,旨在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然而,也有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无法参与活动,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聊。
再次,关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压的比例最高,约为60%。这也说明老年人健康问题的严重性,需要更加关注和照顾。
最后,关于走失状况,调查显示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出现走失的情况。这可能与调查对象选择住在养老院,以及养老院提供的安全保障有关。然而,我们仍然要关注老年人的走失问题,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以防止走失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调查显示他们普遍选择住在养老院,参与各种活动,但仍然存在健康问题。此外,走失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照顾,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及走失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及走失状况调查报告
昨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这份报告包括了对我国老年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情况及老龄产业市场等情况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
报告显示,在老年人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仍然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半失能状态,总数达4063万人。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6成。
此外,民政部下属研究机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焦点1
近2成老人失
能半失能报告提到,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在预防保健、医疗保障等方面都有进步。报告显示,2000年,覆盖城乡老年人的体检刚刚起步,而到2015年,有56.9%的城乡老年人享受过免费体检;此外,2015年城乡享有医保的老年人比例分别达到了98.9%和98.6%。
不过,报告也显示,虽然我国老年人健康的整体状况在改善,但目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2015年,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8.3%,总数约为4063万人。
除了这部分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即使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在农村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63.2%。
一些地区为了让老年人更能适应他们的居住环境,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告诉新京报记者,围绕老年人“住”的'问题,2016年北京市的政府部门计划为5000户有需求的经济困难、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卫生间等生活场所进行通行、助浴、如厕等“适老化”改造。
焦点2
农村空巢老人已超50%
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除了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种花草、养宠物、参加棋牌活动外,上网也成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有5%的老年人经常上网,在城镇老年人中,这一比例为9.1%。同时,旅游日益成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新选择,13.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未来一年计划外出旅游。
但是,调查也显示出我国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服务还严重不足,农村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严重,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了51.3%,其中农村为51.7%。
2015年7月4日下午,丰台区海户西里北社区,86岁的崔老太被发现死在家中,遗体已经腐烂。社区居委会介绍,老太早年离异,子女也不在身边,独自居住多年。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北京户籍老年人口279.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1.2%,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一半。
焦点3
人口流出地老人走失多发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课题组最终确定了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河南、广西、四川和甘肃等8个省份,随机抽取17个救助站1661位走失老人数据以及21个地方报警的报道数据,并对部分老人进行了深入的电话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哪些地方老年人容易走失?报告显示,走失老人居住地多为农村或中小城市。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走失老人的重灾区同时也是大量人口流出的地区,走失的多数为农村留守老人。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接受过救助的走失老人中,仍有26%出现再次走失的情况,其中走失5次以上的老人占被调查老人的6%。他介绍,在老人走失的原因方面,最多的是迷路(占35%),其次是患有精神疾病(占18%),再次是因失智(占17%)。报告数据显示,约72%走失老人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失智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部人口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平台已共同搭建起老人走失救助信息系统。其中,救助寻亲网实现了全国救助站全覆盖,从而提高寻人效率。